“卑职惟愿练成师父那样的拳法,实在没精力放在练兵打仗上。”闵子若自觉道:“而且以卑职的功夫,保护殿下还有些用,但真的进了军阵之中,却是有力使不出。”
军中也练拳架,也要站桩,同样有近身搏击之术。然而真正上了战场,火炮先打,火铳次之,如今能与野战精锐刀枪见红的部队也只有东虏了。而东虏也是越打越弱,最近辽东战报中提及的战斗,全是萧东楼和陈德主动发起的。
这种情况下,单兵的武力的确没有作用。
朱慈烺点了点头,不再提下部队的事。其实他也更乐于看到经验丰富的闵子若一直跟在自己身边,只是担心他的前途罢了。
方国安一倒,其家丁有愿意追随而去的,也有希望留在浙江继续当兵吃粮的,但没有一人愿意卸甲归农。明朝是农业专业化的重要时期,加上晚明的高难度气候条件,已经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当农民了。
萧陌自然对此十分欢迎。戚继光选用的浙兵打下了戚家军的威名,乃至于浑河之战,浙兵也是让建奴望风而逃。萧陌此番来到浙江,又在扩军的关口上,自然要近水楼台先得月,挑选一批精兵种子。
相比北方的疮痍,浙江的确是天堂一般的地方。就算是国变引起的举国动荡,市井之中仍能保持整洁。朱慈烺只在杭州城里转了一圈,重新委任了浙江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要员,旋又出城住在了军营之中。
宋应星对于皇太子不进城也十分好奇,很快他就知道了其中缘故。
皇太子开始带着一大帮人开始四处“游山玩水”,有时候连军营都不回,直接就地宿营。若非天气转暖,以他的身体素质还真的有些扛不住。
朱慈烺此番南下浙江,却是想利用宋应星的头脑,大力开展蚕桑业。
从国家层面来看,让江南种田,显然不如养蚕收丝收益更大。
桑树对土地并不挑剔,无论贫瘠、肥沃还是过干过湿,都能存活。仅仅是桑叶的收益,每亩每年能有三两六钱,堪比上好的田地。而且田地种植庄稼,有各种风险,而桑叶的风险却可以忽略不计。
更何况桑树不需要占用上好田地,无论是坡地还是边角废地,都能种植,还可以提供桑葚和柴木。
而且江南养蚕、缫丝颇有民间基础,许多地方家家户户都是丝户。从婆婆到幼女,都会养蚕缫丝。而生丝和丝绸的收益,自然要比粮食的收益更大。何况生丝还是换取日本铜、银、硫磺的重要商品。
朱慈烺前世读小学时养过一版蚕,也没怎么管它,最后有三四只结茧,最终成了蚕蛾。所以要让他来指导养蚕,无异痴人说梦。不过这并不是问题,因为朱慈烺虽然不会,但他有权,可以招揽足够多的蚕户。
从湖州到苏州,每个村子都有养蚕年数在八年以上的蚕户被征召到杭州。离开这些养蚕主力,家中可能今年就没法收获足够的蚕花了,所以官府给了一家十两银子的“买断费”,就算是往年劳心劳力也未必能赚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