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页

朱慈烺眼看着战斗进入收尾阶段,心中不免欣慰。此战是自己选定的战场,以有心算人无心,占了极大的便宜。然而近卫营作战勇猛,即便面临十倍之敌也没有畏缩,这才是强军的气魄。

“孙督,若是易地而处,由我军攻打这样的坞堡,可有什么方略?”朱慈烺问身边的孙传庭道。

孙传庭最后看了一眼欢欣鼓舞的战场,沉声道:“火炮,只有用火炮猛轰,逼守兵出战,然后再予歼灭之。”

“的确。”朱慈烺道:“所以我专门将肖土庚的火炮局放在了山上,就是算好了刘芳亮的火炮射程,给他下的套。这回咱们是有备而来,刘芳亮自以为得计,从头到尾就在我股掌之上,下回可未必有这么轻松了。”

“铸炮速度还是慢了些。”孙传庭无奈道:“之前臣去炮厂视察,照如今的速度,一年恐怕也就只能铸造不超过二十门炮,这还都是小弗朗机,若是千余斤的红衣炮,恐怕能有十门就不错了。”

朱慈烺原本迷信管理,以为有了超越时代的管理方式以及合理的工程分工,可以加快炮厂的产量。等他亲自视察,并听取了汤若望耐心讲解之后,却发现在这个时代要想大规模铸炮简直是异想天开。

首先是材料质量难以监控,公差不受控制;其次是没有总结出膛压公式,只能按照规制制造,否则容易炸膛;再次是制造工艺落后,废品率高。要想改进工艺却超出了朱慈烺的理工科知识水平,甚至连个指导意见都提不出来。

“我看宫中旧档,嘉靖九年时也是仿制弗朗机炮,一年能铸造三十二门。那时泰西铸炮法还没有传到我大明,工匠都是照猫画虎自己摸索着铸造,为何现在反而还不如嘉靖年间?”朱慈烺道。

孙传庭对这事并不清楚,但他早在山西的时候就认识到了火炮的重要性,有过长时间的思靠,略一思索便答道:“嘉靖年间的技艺,恐怕很多都没传下来。万历之后,匠户被豪族贵戚瓜分严重,崇祯之后逃籍的人更多。如今朝廷炮厂所铸造的火炮,无论数量还是质量,甚至不如吴三桂的关宁炮厂。”

祖大寿在袁崇焕被捕之后连夜逃走,从此再不入京。大凌河之战后,祖大寿被俘逃回,就连山海关都不进了。辽镇早就将关外之地视作私产,火药厂和炮厂更是迁到关外,不肯在军国重器上依赖朝廷。

朱慈烺听孙传庭这么一说,方才想起辽镇已经能够铸造铜体铁芯的复合层炮。这种炮的炮芯多为熟铁锻造而成,外层裹以青铜,发炮时会形成内壁受压外壁受拉的效果,比同样厚度的单层体炮坚固的多。相比泥范铸造法的高废品率,复合层炮的成本就显得低得多了。

即便是朱慈烺这样的理工科小白,也知道锻造与铸造虽然一字之差,却代表了技术上的代差。

“火炮研发不能省,不出百年,所有海陆之战拼的就是此物。”朱慈烺想了想又道:“如果火炮数量上不去,是否可以挑些人去改进炮弹?”

“殿下是说霰弹?”孙传庭问道。

“霰弹射程太近,实战效果太渣。”朱慈烺道:“我觉得开花弹很有潜力可挖。”

开花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