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页

至于文臣,更是因太祖法令森严而丧命的不知凡已。大明俸禄低微,官员贪污者也是前仆后继,根本杀之不绝,至于所谓的“空印案”更是杀绝了天下长吏,多少清正廉洁的大臣也死于此案,天下骚然,几乎到了愤怒而反的边缘。

后来洪武皇帝知道众心不服,于是焚锦衣卫刑具,以宽简待下,大臣们总算是过了几年好日子。但再到永乐,诛戮之惨,比起洪武年间也不遑多让。对文官,永乐皇帝亦无好感,方孝孺之辈,不知道被诛戮了多少。

但此辈真的是越杀越多,简直就是杀之不绝,令人无比的头痛。

从李时勉开始,到得现在,文官们非议帝王的风气越来越浓厚,动辄就是弹劾大臣,非议朝政,对皇帝也颇有非议。

老实说,皇帝虽然脾气忠厚,但是对这一类的事,已经接近忍无可忍了。

当然,皇帝并不知道,比起他的子孙,他运气已经算是甚好。到得后来,所有的恶事都归咎于皇帝已经成为风尚,凡是奉迎皇帝的都是无耻,指着大明皇帝鼻子大骂的才是忠义之辈,当某人因骂皇帝被廷杖时,大家反而为其弹冠相庆,因为不管皇帝的观感如何,此人升官是已经升定了。一国之君被折辱若此,真的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了。

皇帝今天的不快,不过是一个叫杨继宗的小官上书言事的事。

其实皇帝已经足够勤政,但杨继宗之流却仍然鸡蛋里挑骨头。最近因为入夏没有什么公事,边关无警,游牧民族要等入秋之后才会入侵,而农田水利和修路、治河等大工也还没有开始,况且,大明在这种事上也是向来没有什么计划性可言,都是向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哪里出事了就修哪里。

至于一国的大事,不外乎是祭祀和征伐,征伐无事,大型的祭祀也还早,至于官员的考核到要年末才进行,还有刑杀之事,也是过了夏天再说。所以六部无事,皇帝也落得清闲,最近,取消了几次午朝,也没有进行过晚朝,结果杨继宗这个都察院新任的御史就上书皇帝,指出皇帝怠政,并且洋洋洒洒数千言,从先秦两汉到太祖太宗,说了好大一通。

这么一大通奏书听下来,就是铁人也累了。况且,皇帝虽然现在退朝下来,只在奉天门的云台阴凉地方召见近臣说话,而且大发脾气,但心里无论如何也是明白,杨继宗之流是没有办法惩治,甚至,天子越是惩罚他们,他们的声名就越高,受到的崇敬就越深。

“有时候,朕恨不得穷治乃辈。”皇帝对着近臣,大发牢骚道:“简直是受不了了,大事说,小事也说,苍蝇一般的啰嗦个不停。”

“是的。”张佳木忍住气,向着发脾气的皇帝赞同道:“臣的意思,文臣有好的地方,但遇事喜欢夸张,也实在是要不得。”

“嗯。”皇帝很敏锐,向他道:“你是有所指吧?”

“山西并辽东两巡抚的事,文臣们肯定会说的很严重,臣的意思是……皇上到时候听就是了。”

“一会朕会见内阁。”皇帝声音颇为冷峻的道:“诸位先生肯定会谏争,但朕心里亦有成见。卿办事要一直这么果决,不要因循守旧,不要害怕得罪人,要为朕彻查奸徒,不管是谁”

“是,臣知道了。”张佳木很轻快的道:“如果皇上有定论的话,臣意是早派缇骑出京,拿此二人入诏狱治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