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页

“大人。”杨奉御被他这么一安抚,是有点镇定下来,他抽泣着向张佳木道:“这一回我可真的是惹了大祸了。”

“不妨,请慢慢道来。”

“是这样的……”

在杨奉御的叙述中,整件事的首尾经过就慢慢浮现在了张佳木的眼前。

杨奉御和很多宦官一样,都是来自直隶的民间。大明的宦官现在没有准确的人数,当然,也不会和康熙说的那样,明季宦官高达十余万人,但天顺年间。估计两三万人还是有的。这些宦官,有的是打了败仗的少族民族,按惯例,这些叛逆中的少年将会被阉割之后拿来充实宫廷,除此之外,就是犯罪官员的子弟,还有一些年轻的犯人,然后就是一些衣食不给,走投无路的贫苦百姓会把自己的儿子阉割掉送进宫里,一旦发达,虽然苦了一个,但整个家族的命运就会为之改变了。

当然,宫中的大小宦官几万人,真正能出人头地的也只是少数,甚至能混到眼前杨奉御这种地位的,也只能说是凤毛麟角了。

多数的宦官一辈子只能在佛堂上香,在菜园子里种菜,或是打扫御街,洒扫宫殿,或是准备膳食,御用衣物,最倒霉的就是当净军,倒一辈子的马桶。

他们在宫中一样吃不饱饭,还要被大宦官欺负,过着暗无天日辛苦至极的生活,一个不好,就是被廷杖给打死,要不然就是送到孝陵去种菜,每天干满十几个时辰。然后一样的吃不饱穿不暖,几年不到,就活活累死了。

能混到杨奉御这样的地位,还能成为大太监的心腹,在接下来的岁月里随时可能再进一步,甚至是两步三步,如果祖上烧了高香……嗯,这话听着很别扭,如果祖宗有德,能够混到太监这一步的话,杨奉御觉得,到时候过继一房接他的香火,再娶个名义上的老婆,然后他也就没有什么苛求的了。

带着这种志得意满的想法,杨奉御前几天向蒋大官告了假,请求回直隶青县的老家去祭祀祖先,顺便看看族里有没有少年子弟可堪造就成全的,就近带了回来,等将来他品级够了,就向皇上请求过继给他为子。

对这种合情合理的请求,蒋安当然立刻就答应了。除了让杨奉御自己回家之外,蒋安还得别批了一个小旗官带一队东厂的番子给杨奉御当仪卫,这样的话。东厂的人衣锦还乡,蒋安也觉得事关自己的面子,不能不当回事。

带着辛苦搜刮来的几箱银子,还有一队东厂番子当护卫,杨奉御真的是志得意满,高高兴兴的回到了青县老家。

一开始事情很好,虽然碍于他是宦官的身份,乡里有身份的士绅不会主动来拜会他,而且就算将来他回乡居住,地方官员也不会拿他当缙绅来看。但这也没有什么,杨奉御知道这些文官出身的人脾气死硬。不值得和他们硬扛,于是杨奉御自己主动拜会地方父老,在家里大宴宾客,他的父母年纪也不大,虽然儿子当初是自己狠心送进宫里,不过现在看着杨奉御这般威风,穿衣着锦,脚踩官靴,还带回了成箱的金银,门口还有凶神恶煞般的东厂番子站班,把一群士绅都吓的不轻,儿子如此威风,做父母的也就颇觉欣慰了。

几天下来,族中父老都请到了,各处的乡绅也碍不过面子,来了不少,第三天时,有衙役鸣锣开道,摆着全副执事过来,把一群看热闹的乡下泥腿子远远赶了开去,原来是青州的七品正堂县大老爷亲自来拜杨奉御。

这一下杨奉御还是觉得脸上飞金,大感风光。他只是个六品奉御,在宫中其实是提不上把的小角色,但到了地方,县大老爷就是一方诸侯,手握实权,现在居然也主动来拜他这个小宦官,杨奉御自然是觉得极有面子,于是开中门相迎,彼此对嗑了头,宾主谈笑风生,彼此极为客气。

延请进内堂,自然也有一群极有面子的士绅相陪,原本事情到此时是皆大欢喜之局,但不合杨奉御多喝了几杯,兴致上来之后,便向宾客们亮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