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页

吕矿、吕翔二兄弟给气得差点吐血,吕矿还好一点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吕翔就不行了,马上就要点起兵马杀下去,吕矿一见自己的弟弟冲动,对面可是五、六万铁骑啊,我们手下这点兵马怎样对阵啊,出战肯定是有去无回,白白让手下士兵丢性命。马上站起来抱住吕翔,不准他粗鲁行事。

吕矿安顿好弟弱点后,也不多说什么,只是对身边的亲卫道:“让狙击手把喊得凶的给我灭了,最好是能把当初那名将领给击毙。”

军中狙击手听到命令后,马上装上弩箭,举起弩机瞄准,原本想把杨秋给击毙,但此时他早躲到什么地方去了,只好瞄准一名叫得比较欢,也很大声的敌军士兵。只听到扣动弩机时发出的声轻响,弩机中的箭象闪电一样飞向敌军士兵的口中。

那名杨秋手下的士兵因为嗓门大,叫得欢,正在叫骂的时候,突然见一支向自己飞来,那速度快得难与想象,想躲避是不可能的,只是被那阵式给吓得呆若木鸡。话说的时间长,其实那弩箭只是瞬间功夫就贯穿的那名士兵的嘴巴,从后面飞出去。再次射入另一名士兵的胸膛。

二名叫喊中的士兵突然倒地而亡,旁边正在叫骂的士兵惊叫起来,马上向四周逃窜。可是吕矿、吕翔二兄弟手下的狙击手再次扣动的弩机,把一名正在逃离的士兵也给贯穿,准确无误的射入后径,连叫喊声都来不及就断气了。

杨秋见大熊军的神箭手太准,而且这么远的距离都能狙击到目标,自己也不敢大意,还是保住小命为上策,立即也退后数百步。回到韩遂身边道:“韩公,敌军的神箭手太厉害了,叫骂估计也不成,山上的王八蛋就是不下山,只能是强攻一条路了。”

韩遂见自己手下的二名士兵就这样挂了,心中也是大的吃了一惊,这么远的距离,估计有五百步以上还能一箭致命,这是啥样的弓箭啊,怎么能射得如此远,那是人力无法达到的啊?难道传说中的大熊有秘密武器就是这种弩箭吗?这种距离和制造困难,体积庞大的弩床有得一比啊。可是山上并没有弩床,箭支也太小,太短,那象弩床是巨型箭支呢。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弩箭呢?

韩遂以前那里见识过这种弩箭,他和大熊军也是首次交战,对于大熊军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况且这种狙击手用的弩机是吕宁手下的大匠师马均等人最新研发出来的。又是大熊军中最秘密的武器装备,外人根本无法知道,就是大熊制下的人,如果不是在军中也不知道。这种射程的弩箭,早打破了人力所能拉开的射程,也算是当世最牛b的弩箭了。不论是射程还是杀伤力,都不是常规的弓箭所能相比的,弩机上运用了很多后世的科技知识,这对于古人来说肯定是想象不出来的。

韩遂缓过神来后,查看了被拖回来的那二名被击杀的士兵尸体,其中一名士兵前胸上有短短的一支弩箭,纯铁制作,没有木箭杆,箭上有血槽,很是不解,就直接问道:“这是什么弩箭啊?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你们以前见过吗?”

旁边的官兵们都摇摇头,没有人出声。羌氏首领北宫玉也跑过来观看,听了韩遂的询问,更是莫明其妙,随口回答道:“从未见过,这是首次见识,只是这箭支也有点怪怪的,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韩遂把手下的这几将领及羌氏各部落的首领叫到身边,和他们商量了一阵后,一致决定先对山坡上的吕矿、吕翔大军进行试探性的攻击,看下山上到底有多大的防御能力。如果能一举突破防线的话,那就顺手把赵云的这五千前锋军士兵给吃掉;如果攻击受阻的话,再想办法解决。毕竟山上就这么大点兵力,如果地方宽敞的话,那还不够自己大军塞牙缝呢。只是现在自己手下的大军展不开手脚,发挥不出兵力多的优势。

吕矿、吕翔二兄弟用手中的望眼镜观察敌军的动态,见将领们都聚集在一起商量啥事,知道随后就是要抵抗对方大军的攻击了。自己手下这点兵力相距太远,只能是借肋防御工事进行抵抗,想要冲出去决战的话,那可就不明智了。

吕矿让弟弟前去组织士兵防守,留下一千名士兵做机动,随时补防。先把那四千飞熊军士兵当做步兵来使用,让一千名士兵在最前面用手中骑兵用的小盾牌组成盾阵,后面组成三个梯次,每个梯次一千名士兵,用士兵手中的连弩对进攻的敌人进行射击。加上各种机关陷阱的阻止,韩遂大军要想顺利攻上山来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吕翔马上让一千名士兵布好盾阵,再把三千士兵分成三组,站成三排,每一排一千人,士兵手中的连弩都纷纷上弦,就等待敌人上来。这样前排士兵射完手中的弩箭后就后退重新安装弩箭,后排的连弩手再插上前,这样三排就形成连贯性,让射击时没有间断,能不停的对敌军进行射击。

第524章 阻击战(2)

韩遂首先让羌氏二个部落的首领各率五千铁骑,共一万铁骑发动攻击。牛角声响起,那一万铁骑可就不容小视了,那规模也算是恐惧。一万铁骑一起发力,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来。大地响起激烈的震动,黄灰扬起数丈高。一万羌人嘴中呼叫着听不懂的语言,让整个战场响声震天响。这要是让首次上战场的新兵蛋子见到的话,肯定会吓得尿裤子。就算是中原一带的步兵,见到这样的阵式也会惊慌失措。毕竟羌氏的铁骑也是很凶猛的骑兵,其战力并不比鲜卑族、匈奴铁骑差,他们都是在马背上生活的民族,从小习惯了战马,和战马真正成了人马合一的境界,那战力就可想而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