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中,曹操被刘宏寄予的厚望最重,每次结束后,曹操都会得到一本完整的议论记录,交由他进行编撰整理,从士兵个人的训练,到各种阵型配合,以及武器装备,还有各种战术,写出一份更适合帝国军队的训练操典,当然做这件事的不止曹操一个,只是曹操最被刘宏看好而已。
离开建章宫以后,曹操等人都是觉得很充实,至少天子对汉胡之间的心态剖析让他们对战争的理解更进一步,包裹在刀剑下的文化才是真正征服的利器,只是施行的难度更高,也更复杂。
看着空荡荡的寝殿,刘宏看着由张让,赵忠带几个宦官记录下来的议论札记,也在修改着自己的思路,汉人歧视胡人的心态已久,虽然儒家学说里有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的话,但是更多的却是,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的这种居高临下的俯视,儒家的以教化为己任很难用到胡人头上,南匈奴归附百余年,但是到现在仍旧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除却其部落贵族统治的阻力,最大的因素也在于过去帝国从未真正地有接纳他们的意思,而是将那种发自骨子里的轻蔑隐藏在了看似慷慨大方的礼仪中。
刘宏知道自己今天的一番话最多让曹操等人更加重视如何治理胡人这个问题,想要真正地解决胡人教化这个问题,还在于掌握舆论,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和有效的同化机制,而要达成这一切,就必须改变大族政治的现状。现在,他还只是刚起步而已,距离这些,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躺在榻上,刘宏忽然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但是很快他就将这种无聊的状态摈弃了,他的帝国才开始而已,他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第五十二章 卖书不卖纸
建宁二年,帝国依然在向三辅地区输入无地的流民,到入冬时,又有三十万人迁入,而经过一年的修缮,原本荒废的水利设施也恢复了不少,按照左右内史的估算,只要帝国的粮食足以支撑住流民迁入的第一年消耗,那么在接下来五年内可以陆续接纳近两百万的人口。
南宫,尚书台的官吏们整理着去年的各种统计报告,汇总以后送往建章宫,天子亲政以后,对于公文要求的就是简洁明快和详细的数据,虽然一开始很多人都不习惯,但是用长了以后,就发觉这些方式极大提高了效率,都纷纷热衷于进行这种公文改革,从尚书台蔓延到了南宫官署,最后向地方发展。
对于南宫官署里的一些帝国官僚们来说,国家似乎回到了正轨上,粮食连续丰收,饥荒得以遏制,而以前一直让人头疼的流民问题也有了解决的办法,可是他们心里那种期盼的官僚政治时代却并没有降临,天子通过尚书台控制着一切,他们只需要执行天子的诏令就行,这多少让他们有些难以接受。
此时,从光武皇帝中心以来的帝国豪强集团悄然发生着蜕变,原本操纵帝国政治的外戚豪强一蹶不振,一些地方豪强转化成为了士族高门,他们本来可以在宦官集团后占据朝会,但是被他们视作英主的天子击碎了他们的希冀,大批旧官僚留任,山西士人重新抬头,再加上陈蕃等人举荐的一批党人被启用,朝会上犬牙交错的情势让天子牢牢地掌握了大权。
随着雒阳的权威恢复,以前对各地日趋松散的统治也逐渐加强,尤其是建宁二年对于地方倒卖官粮的严厉处置,让更多普通的老百姓看到了朝廷的威信,地方豪强势力得到了一定的抑制,而为数众多的流民则得到了一定的赈济,原本人心思乱的帝国被重新拉回了正确的道路上。
建章宫里,贾诩跪坐着,阴鸷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和一旁总是神情漠然的天子看上去似乎有几分神似,当天子示意他可以开始报告的时候,他才不紧不慢地将面前的报告递给了天子。
“如今中原五州之地,密谍司已经能大略掌握地方情形,南方荆扬之地也在重要的几处要地建立了据点,至于西北等地还不曾涉及。”说到这里,贾诩看了眼翻阅着报告的天子后继续道,“目前密谍司一共有一千七百六十三人,其中核心成员三百四十三人,另外从各地卖来的孤儿已经送到雒阳进行培训。”
“你做得不错!”刘宏大致地看了一遍贾诩送上的报告后,扔在了案几上,接着朝他道,“朕打算调派几个人给你,每人负责一州之地的探子网,你觉得如何?”在贾诩进宫前,密谍司里早有人向他禀告了一切,对于情报部门,刘宏是不会交给一个人的,哪怕他再忠诚!
“臣没有异议。”一年多下来,贾诩沉稳了不少,他已经开始慢慢褪去身上原本的那种锋芒,他知道密谍司只能属于天子一个人,回答时没有丝毫犹豫。
看着惜字如金的贾诩,刘宏觉得他终于有了几分毒士的风范,“朕带你去一个地方!”说话间,刘宏让贾诩在殿外等候,去了内殿换了一身便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