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

老不死的认为唐帝国国力日盛,幅员辽阔,版图之大前所未有,自打拿下西突厥后在西北部再无敌手,如今吐蕃无力为患,吐谷浑战势日趋明朗,前途可谓一片光明。但此时再进行盲目扩张是不明智的举动,早先军伍里策划一旦和吐蕃达成协议后整顿人马攻下葱岭以西(阿富汗)的举动纯属吃饱撑的,无理取闹。打下来容易杀起来也容易,可消化起来就难了,弄不好倒成了国家的负担,徒费国力。

现如今要让唐帝国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就该延缓一系列的扩军拓土运动,尽最大能力让军士们得到修整甚至是回乡务农,所谓兵贵精不贵多,下来一个士兵就能多耕种几亩地,就能省下一分粮饷投入到新型军械的研发、换装中去。尽最大努力将现有的版图治理好,得到一寸就治理一寸,在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不能忽视商业、工匠作坊的积极作用,农工商并举才是王道。

首先列举了几点要素,一来睿智的李治陛下正当壮年,二来周边除过南诏跳梁小丑还没有降服外再无敌手,三来唐帝国幅员辽阔可南北差异明显,多年的征伐只重视版图的行径忽视了岭南等地的重要性,从吉蔑带回来的一年三收的稻米让老刘看到希望云云。

列举完要素后大意将自己未来的战备规划做出了惊人的调整,唐帝国版图已经难以朝西北扩张,西邻高原,北抵荒漠,难有作为。但南有南诏作祟,东北有黑水诸部对帝国虎视眈眈,虽说还没有能力悍然掠取帝国版图,可征兆已经明显,若置之不理恐为大患。

当有人质疑如何征伐湿热的南诏和苦寒的黑水各部时,老刘依旧振振有词。先分析两个地区的地理状况,并指出这些地区传统与华夏文明的相似之处,绕了个大弯子把这两个地区全部划归到大唐应该收回的故土内。

并指出因为吐蕃的关系,对南诏是武力压迫,不是大军征伐,将现在的驻军数量翻番的同时并不主动出击,目的是让南诏感觉到强大的压力后尽快放弃吐蕃与唐帝国结盟。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趁了吐蕃虚弱的时候正是时候,内府在南诏实施的一系列分化计划必须有强大的军力配合才能完成,而花露水和高度酒的涎生能支持更大规模的驻军计划,秦钰的那份军报终于给老家伙用上了。

对于东北方黑水各部的措施则是以大规模侵袭为主,将逐渐强大的黑水各部屠戮在摇篮之中才能确保唐帝国万世基业。以前因为地域气候上的种种限制让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活动胎死腹中(其实唐帝国对黑水各部的征伐一直没有间断过,就连晚唐国力憔悴时都没有放弃将靬鞨并入版图,但是因为气候原因不能形成长期有效的军事打击,短暂的胜利难以形成长久的统治),但这个困难是暂时的,可以说在未来三五年内就能解决,所以还是尽早着手部署为好。

“他说的是棉花?”兰陵专门为这个朝我家跑了一趟,听完兰陵的叙述我不禁摇摇头,“棉花不一定行吧?就算军士棉装在身也不一定能挡住酷寒?”东北地区的温度我领教过,大冬天穿啥都冷。

“不光是棉花,还有煤炭。上月的消息,辽城州才发现了煤山,比铜关埋得浅呢。”

“哦。”点点头,要是这样的话就难说了,“老刘这次可以耍横了。”

兰陵轻笑着点点头,“你也可以,刘仁轨带了好些高帽子给你呢。”

第三百一十九章 独善其身

高帽子这玩意好戴不好摘啊,我不明白刘仁轨耍什么花招,若说给农学吸引人气做公告的话,他一个人的名气就足够让不少走投无路的学子趋之若鹜了,不必把我这个打杂跑腿的少监拉扯上。

打杂跑腿就对了,别的我干不了,也不爱干。才高八斗和我不沾边,通晓天下事的本事更和我没有半分关系,至于能掐会算、治理有方之类的也说得过去,可还达不到贤才、贤良的地步。

这年代万不可头顶个“贤”字,一贤就完蛋,生晦气,满街杀才日子过得生龙活虎,唯有贤才过得如同沾蒜一样有一边没一边的,苦不堪言。贤嘛,表率嘛,国之栋梁嘛;违法的事就不说了,贤不贤的都不能干,可不违法却违背当时道德观的事大家都能干,唯独“贤”得远远看着,你敢掳袖子上就有人站你家门口骂街。

“贤才可以干啥?能铺张浪费不?买俩胡麻饼吃一个扔一个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