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页

然后,还没等孙万荣喘息两天,大唐的第四支平叛大军又出现在了幽州,这次领军的是右金吾卫大将军、神兵道行军大总管武懿宗,以及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大军人数为二十万……

这就是大唐的国力,我们可以一败再败,败多少次都动摇不了根基,但是他们不可以,他们只要败一次,就是灭族之祸!”

听到这里,李诚中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大唐平灭契丹等各族的叛乱中,连续败了那么多次,可是前往平叛的大军却一次比一次多,这种鼎盛的国力,让他这个后世穿越而来的“唐人”也不禁为之深深自豪。

冯道续道:“再这么打下去,谁都受不了,所以,关外各族的联合就此分裂。突厥人和奚人首先向大唐投诚,朝着孙万荣的后背上狠狠的捅了一刀。由是,孙万荣大败,走投无路之下,被其奴仆杀死。”

李诚中只能对其深表遗憾,并深以自己为汉人而由衷的骄傲。

接下来,冯道开始说到了渤海国:“当时参加李尽忠、孙万荣叛乱的还有靺鞨人,其首领名叫乞乞仲象。朝廷为了瓦解东北各族的反唐联盟,在对契丹实行武力围剿的同时,对粟末靺鞨采用招抚政策,封乞乞仲象为震国公。可靺鞨人十分害怕,不敢相信大唐的招抚诚意,继续向东逃亡。乞乞仲象在奔亡中病故,其子大祚荣代父而起,率所部继续逃亡。

当时降唐的契丹大将李楷固追击靺鞨人至天门岭,被骁勇善战的大祚荣击败,大祚荣借此于忽汗州敖东城建国称王,以朝廷封其父为震国公之‘震国’作国号,自称震国王。经历过营州之乱的大祚荣已经对大唐的国力深深畏服,他明白没有大唐的认可,他的震国王便不可能坐得稳,于是多次遣使向长安称臣,后来睿宗皇帝为其诚意打动,终于赐封‘渤海郡王’,又以其所居之忽汗州,加封为‘忽汗州都督’。大祚荣立刻将国名更改为渤海,以忽汗州为上京,这就是现在的渤海国。从此之后二百年,渤海王族大氏,对大唐一直持节恭敬,不敢稍有违背。”

原来如此,这一刻,李诚中的目光又望向了东方,也不知高明博一去半月,如今怎样了。

第十二章 西京变(十二)

龙泉府,上京。上京又称忽汗城,渤海建国早期是为关外忽汗州,当年睿宗皇帝封大祚荣为忽汗州都督,即在此处。

自大唐则天神圣皇帝圣历元年至今,渤海国立国已垂二百另三年。长久的承平,让这座渤海国的都城显得格外繁华。经过十多代渤海人的努力营建,这座关外最大的城市已经构建得十分完善和庞大,不仅占地广阔,超过中京、东京、西京、南京四京总和,人丁也达到了三十万,是为海东盛国第一城。

这座城市的构建模拟长安,分外城、皇城和禁城,中以朱雀大街为轴,横竖各六条大道,间以小巷里弄,将城市划分为八十二坊。

宽一百一十步的朱雀大街自南门起,向北连贯外城、皇城,其尽头,便是渤海郡王大玮瑎所居之禁城。玄天门外,太傅乌胤度身着紫袍,头戴太傅冠,颤颤巍巍坐于地上,再次向紧闭的门内高呼:“老臣叩阙,要面见王上!”

良久,玄天门一侧开启,出来一个近侍,向乌胤度道:“太傅快些离去吧,咱家已说过了,王上身体不适,不见任何人。”

乌胤度听罢闭眼,也不理这近侍。近侍无奈,只得转身进去。过不片刻,乌胤度再次高呼:“老臣叩阙,要面见王上!”就这么坐在玄天门外,每隔片刻高呼一次,约莫大半个时辰之后,玄天门一侧再次开启,出来的还是那个近侍,只不过这次却满脸怒色,似乎受了不少气,出来后尖着嗓子道:“王上口谕,太傅起身回话!”

乌胤度愣了愣,终于起身,那近侍道:“王上说:‘老师竟有何事,便请明言,只是身体确实不适,就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