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页

配备一个可靠的瞄准镜只是构成一支好的狙击步枪的一部分,就像对枪的组装工艺一样重要。但在战场上有些因素并不是个人所能决定的。拿瞄准镜基座来说,也许你确信它已经固定,但它很可能在不经意的时候就会发生松动。还有射击前对枪械的保养,扣扳机时的力量等等。总之,有一支好的枪不一定就能成为一个好的枪手。老式步枪的护木都是用木材制成,一沾水就膨胀,使瞄准基线发生变化。扣板和枪炮的机械装置出厂的时候都很简单,有一些可能会比其它的好,一般认为毛瑟最好。安装需要用力,因为轻一点都会使它无法保持瞄准基线归零。德国的象蔡司、特兰德尔等都是生产枪用瞄准镜的比较成功的企业,世界许多国家的狙击手对这些企业生产的瞄准镜感到放心和满意。另外,这些厂商的创造性和客观对待问题的精神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订单。例如,他们除了生产性能优异的瞄准镜外,还进行着枪械方面的改造。使用勾足装置就是他们的创新所在,使瞄准镜可以通过简单的工具倍固定在机匣上的瞄准镜基座里。所知道的爪装置,它锁在槽里,机械装置安装适合枪的接以收器的上面。这些安装不仅要用力,而且要把瞄准镜放在最好的位置——狙击手右眼,接收器的上面进接成线。

英国战争办公室显然被一种恐惧困扰着,这种恐惧是狙击手单枪匹马的,面对敌军部队,坚决认同所有的瞄准镜的安装都和允许……相抵销,这种补偿抵销要求射击手要采用一个另人尴尬的姿势。狙击手们通常只小心瞄准射击之后,瞄准镜就快速拆开,战争办公室的这种要求很奇怪,也引起了前线狙击部队连连不断的报怨,一种没有预见的影响是标准的铁枪洞被用上,因为狙击手从这个洞里看不到东西。ritchard有这方面使用的实际经验:我旁边的一个狙击手他有一把我的步枪auter步枪上面带有瞄准镜,有了这个他就能通过枪眼开火……他们还有几码才到他们的沟,在我旁边的狙击手开了一枪,但有两个狙击手配备的是制式的武器……他们在等洞眼……他们当中没有一个能用他们的枪在这个极端的角度射击,在那儿德国人消失了。与德国步枪不同,战争早期适合英国步枪的瞄准镜座不是厂设计的而是战时的权宜之计制造的,不同的制造者制造的适合sle和14,一般来说他们都不如毛瑟步枪那样可靠。1918年这些问题随着no3-k-i瞄准镜的引进得到解决,这是一款14型李·恩菲尔德步枪装上爱德森o4型瞄准镜。它有固体的瞄准镜座和接受器很合适,后面的有瞄准镜的平台,这和毛瑟步枪一样,它也证明了这是最好的结合方式,并在以后的战争中逐渐推广开来。

五、射程和弹药

涉及到射击技术,很多资料夸大的写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狙击手的实际作战能力,称他们能在相当远的地方射击极小的或快速移动的目标。其实,大多数在沟壕里射击的射程小于200米。狙击手当时并不是挑选离目标最远的地方进行射击,为了达到射击的有效性,他们也不得不冒险走到离目标更近的地方。在无人区域,如果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伪装得也到位,狙击手有可能离目标只有几十米的距离。假如狙击手在己方阵地后面设置狙击阵地,他必须要追求最远的射击距离,这个时候才是一个出色的猎手展示才能的时候。300-500米的任何地方都是他的射击范围。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瞄准镜倍率的扩大是有限的,当时瞄准镜最大倍率已经接近有效射程的极限了。1915年,德国军方的一个报告指出,“带瞄准镜的武器准确率在300米左右最为适宜。这说明,狙击手受到当时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那时,重机枪的有效射程在600-800米,即使是普通的步枪,200米的有效射程也是很容易达到的。这也就是说,狙击手的射击范围也就比普通士兵远100米左右。”

英国人对距离的概念好象有着天生的总结能力,他们认为,在600码射击一个德国人的头就象在讲一个神话故事,如果有风就不好了,因此最远的射击距离很少超过400米。当然,最大的困难是教狙击手判断风力。在强风中射击200码的小目标都要依靠经验和一引起猜测。技术好的狙击手喜欢在黎明和夜幕降临时执行猎杀任务,因为那时气象条件相对稳定,只有一点微风或者没有风。此外,瞄准镜的聚光性说明黎明和黄昏可以认为是“第一束和最后一束瞄准镜光”,因为那时正好有足够的光选定目标。一般来说射击人的头部准确率高最好的距离是200码,而射击身体是400码。

在战场上,对于那些不打算成为遇难者的人最好离那些狙击手远点,因为在那些狙击步枪的有效射程内能幸存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当然,这也有极少的例外,1917年4月,英军士兵斯格福瑞德·萨森(siegfried-sassoon)在遇到一个狙击手却很幸运,因为他没有成为一具尸体。据他回忆:我想那是一件多奇怪的事啊!那是一次执行侦察任务,我决定爬出隐蔽物窥视一下周围的村子,然后打算下一步的行动。我的头刚一抬高,身体就立刻向后仰了过去,好像是在有人从我身后狠狠的敲打了脑袋一下,那时脑袋真的耷拉在肩膀上了。但事实告诉我,我被从前面的什么东西击中了,万幸的是我没有受到致命的伤害……不管怎么说,我对生活,对战争的态度,都渐渐改变了,甚至是彻底改变,我开始厌恶战争并开始反对战争。说实话,这个士兵已经很幸运了,因为那颗子弹当时是朝着他的头部打来的,而却鬼使神差地射中了他的胸膛,并且只造成了轻伤。

德国潜艇官兵的艇上生活

饮食条件

关于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艇上生活的话题,人们主要关心的是艇员的生活环境和物质待遇这两方面。因为潜艇的一次出航作战可能的持续时间将长达12周,在作战斗巡逻前的出发准备时,潜艇通常要携带约14吨的各类给养品、燃料和鱼雷武器弹药。艇上的每一个闲置的角落都被尽可能的利用来存放新鲜食品,如:鸡蛋、土豆、水果、蔬菜、面包和肉类等等,因为这些都将是首先被消耗的。无论是训练还是战时,艇上均可保证潜艇官兵们的一日三餐。除了主食以外,还有咖啡、茶、牛奶、果汁和可可饮料提供。一旦新鲜食品耗尽,那么只能由罐装食品接济,此外还需补充一些必要的维生素。有趣的是,部分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上可能携带了一些禽类和畜类,如:鸡和猪。1942年5月被德国海军u-162号潜艇击沉的“帕恩贝巴”号货轮即是如此。如果这些动物在潜艇攻击之后能侥幸存活,那么毫无疑问,它们将成为最受德国潜艇官兵欢迎的客人。值得一提的是,潜艇在一段时间内将处于水面航行状态,一方面是为蓄电池充电,一方面也为获得足够的航速。但水面的海况较水下差,在这种情况下艇上的火炉无法使用。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艇上是没有热食供应的。艇内的厨房空间十分狭小,仅能容下两台电炉和一个清洗餐具的水池,这里还保存着剩余的和废弃的食物原料,而这里要负责艇上所有50人的饮食。德国潜艇内部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封闭潮湿的。当潜艇在海况恶劣的水面航行时,海水会从未关闭的舱门大量涌进舱内;而当潜艇在热带海域水下航行时,由于通风装置工作吃力、艇上的动力和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高温将在潜艇内部积聚至50摄氏度。这样的高温夹杂着高湿度,使得艇员们的衣物很难晾干,新鲜食品也很容易腐烂发霉。但总的说来,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饮食较其他德军作战部队还是要高出一些。

居住环境

艇上的空间是非常宝贵的。拿典型的vii和ix型潜艇来说,潜艇本身排水量虽然较大,但那只是外部艇壳给人造成的印象。而内部的耐压壳最大直径只有5米,艇首和艇尾的空间更小。绝大部分艇内空间用于安置柴油机和电动机、蓄电池和其他必要的机械设备,用来供艇员生活和休息的空间所剩无几,甚至连睡觉的位置都很有限,一些特定的隔间仅能容纳一个铺位的宽度。艇长的起居室较大,门口安装了布帘以保证较为私密的空间,但艇长室往往位于潜艇内部的中心位置,因为平时的大小事务艇员都会向艇长汇报,这样安置较为方便,所以,艇长也很难安静下来休息。

军官的舱室空间也较大,里面安装有固定的小桌而非其他地方的折叠桌。高级军官有固定的铺位,中级军官则只有吊床。艇上部分岗位的艇员由两个人共用一个铺位,这是因为二人轮岗的缘故。还有部分艇员只能在艇首和艇尾的鱼雷舱里休息,那里终日被噪音困扰,几乎永无宁日。

总的说来,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高度的信念和斗志是维系其高水平的自律和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军事纪律本身往往就没那么重要了。一些以纪律严格著称的德国艇长也对艇上纪律的执行有着较为宽松的尺度。

德国海军潜艇部队艇员的作战着装原本是传统的海军蓝色制服,但在潜艇这样狭小的空间内穿着并不舒适。所以,在多数德国艇长看来,只要艇员能有效执行作战使命和高度称职,那么可以由其任意选择自己的穿着。

众所周知,潜艇上的淡水储备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洗澡和沐浴都是件奢侈的事,所以绝大多数潜艇官兵返航后都是一副穿着破旧的制服蓬头垢面满脸胡须的样子。不过上岸后他们会很快收整干净,不修边幅的样子多半用来拍照留念。

一艘德国潜艇上通常有两个厕所。在战斗巡逻过程中的前半段时期,其中一个将被用来存放新鲜食品,另一个较小的则为艇上的50人服务。可以想象,这对于潜艇内部本来就污浊不堪的气味而言又是个不小的负担,而冲洗马桶的工作更是困难和有一定危险性的,处置不当的话可能会引起海水倒灌的严重后果。根据现有的资料,大战中至少有一艘德国潜艇(u-1206号)是因为冲洗马桶时的失误而最终导致潜艇沉没。当时潜艇因为大量进水被迫上浮,在海面又突然遭遇盟军飞机攻击而被击沉。不过由于当时事发地点离海岸很近,艇上人员迅速撤离所以全部获救。可以想象也有其他潜艇有类似的遭遇。在较为平静的海面上航行时,艇员还可使用外部的马桶。对于德国潜艇而言,最恶劣的工作环境就是主柴油机舱。二战期间的德国潜艇普遍装有两台长达6米的柴油机引擎,柴油机工作时的噪音往往令人无法忍受。很多长期在引擎室工作的艇员都患有严重的听力损伤、失眠和厌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