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协、中协走,已属侧翼,要绕路,误时日。显然,吴三桂自为主,而把清兵置于“客兵”的地位。从吴三桂的这个安排,看出了他把自己和清军严格的划分了开来。
最后,吴三桂郑重声明,大明为报答清兵“兴亡继绝”的扶助之功,不只给予财物,还将“裂地”即割让领土酬谢。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在忠勇武英王朱由斌死后,俨然以明朝的代言人自居了……
……
又说且说李自成在北京为吴三桂降而复叛已深感不安。及至他的使臣被杀,吴三桂严词斥父的信传来,知道事已无法挽回。这时,每天都有一次、多至几次快马飞报吴三桂募兵声言“规复京师”的消息,他更是心烦意乱!
百官多次“劝进”,他也无心即位,一再延期,他最担心的是,如果吴三桂投向清朝,造成吴军与清军的合势,直入北京,后果不堪设想。
招降的路已堵死,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以军事手段解决吴三桂问题。于是,他便调集部分骑兵先行,以军事压力来威胁吴三桂。
李自成决策出师山海关,遭到他的几位重要谋臣将领的反对。
李岩提出四项主张,其中一项主张是:“吴三桂兴兵复仇,边报甚急,国不可一日无君。吉日已经选定,军民们都在翘首以盼。主上不必兴师,若要招抚吴三桂,只要许以父子封侯,仍以大国封明太子,奉明祭祀,世世朝贡,与国咸休,则一统之基可成,干戈之乱可息矣。”
他是力主政治解决,不赞成派兵攻打的。
但是李自成看了他的奏疏,很生气,拒绝了他的劝告。
而宋献策更是把话说明了:“闯王去,则对闯王不利;吴三桂来京师,则同样,对吴三桂不利。”
当时这些真确的意见,李自成都没有听。开始,李自成并没有想到与吴三桂打仗,更没想到与清军打仗,乃至决定出师,也没有做认真准备,对打大仗缺乏足够的估计。
他以为占领北京,大局已定,天命归己,只需再派一支部队去山海关,便可马到成功,吴三桂当可束手就擒。因此,他打算派刘宗敏、李过出征。
哪里想到昔日这些勇猛的部下,自从到了北京之后,早被这的荣华富贵所迷恋,整日沉浸在美酒和女人的怀抱里,那些斗志早跑得无影无踪,哪里还再肯上战场上去流血卖命?
李自成没有办法,只好决定由自己“亲征”。
就在李自成决定出师的当天,为“绝内患”,他将勋戚大臣、锦衣卫堂上官、大学士陈演、定国公徐允贞、新建伯王光通、博平侯郭明振、清平伯吴遵周、永宁伯王长锡、平江伯陈治、都督袁祐、周铭、周铎、周铉等共六十余名明朝大员,一起斩于西华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