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打算收商人的税,大商人一次就要上交所有财产的一成,中小商人比例低一点儿,也要交半成。
虽然说,生活在一个国家,交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突然之间搞出一个税种,针对一个人名下的所有财产(这简直是遗产税的搞法),征税的比例还如此之大…实在不能当作‘平常’看待了。
陈嫣能够理解刘彻做这个选择的心理博弈。
国家现在就是要搞钱来,从贵族身上搞钱不是不可以,但没必要,也搞不来太多钱(贵族很有钱,但比起大商人来说就差的远了…而真正能和大商人比肩的大贵族,又不是能够用来割韭菜的)。而从小民身上弄钱呢,这不是不行,实际上过去很长时间加税,很大一部分就是加在了小民身上!
所以说,现在不能再动小民了!
百姓破产、土地兼并已经如此严重了,这个时候再动小老百姓,底层就危险了!相比之下还是商人好,一个个都养的肥肥的,动起刀子来得到的好处多,而且不用担心有什么风险。
一方面,商人是软弱的,不可能因为国家拿走了一成的财产就豁出命来和国家对着干。他们都是有产业、有家庭的人,涉险这种事,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做的。
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按照算缗计划搞钱,商人虽然损失很大,却不至于真的完蛋。这又不同于底层百姓了,他们是很脆弱的,稍微多一点儿的负担就可以将他们压垮。这就像是后世的普通人,抗风险能力依旧很弱,平常看不出来,但生次大病试试看就知道厉害了…
再者说了,就算商人反对,又能反对出个什么花来吗?他们没有力量,别说军事上了,就是政治上也没有话语权。皇帝和重臣想要从他们身上抽血,就算是收了好处给大商人当保护人的贵族和大臣,这个时候也不会多嘴一句。
陈嫣之所以会因为这件事迅速决定要回来,并不是因为这个决定会伤害到商人利益。
虽然她也算是个商人,但她不可能只盯着自己那么点儿财产,她着眼的范围肯定更大。
相比起继续压榨老百姓,让底层老百姓的日子更加过不下去,她也认为这一刀砍在商人身上不是不能接受的。这一举或许会给商界带来很大的影响,估计要有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元气,整体的商业环境都会变化…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吧,也只能如此了。
她之所以会因为这个消息急赶着回来,是因为通过这个消息她真正意识到了现在大汉的财政情况有多糟糕——不是糟糕到一定程度了,也不可能这样!虽说大汉皇帝对商人向来是有吸血传统的,但这种波及范围的吸血也是罕见的。
商人就算是韭菜,韭菜也得一茬儿一茬儿的长啊!每一次收割,收割的不是别人的钱,对于皇帝来说,这是把自己存起来的应急资金拿出来用了——是的,商人手里的钱对于天子来说就近似这么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