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历史上的桑弘羊就是靠家里花钱当上侍中,然后步入官场的(那个时候刘彻刚刚登基,侍中这个官职还不值钱,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所以能够花钱买到这个职位)。
现在,朝廷是一直有‘赀官’的!而张汤想要靠卖官大肆敛财,至少解决现阶段的财政问题,那就不能不温不火地卖官了——按照他的计划,这次放开的官吏,其实主要是‘吏’的名额会很多。
对于一些人来说,‘吏’不是官,根本看不上。但对于更多人来说,这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这是一个可以拿工资的职位,少归少,但只要不犯错,就能一直拿,直到退休。
相比之下,为此花的钱一次性挺多的,但算账就能知道,其实是赚了的。
另一方面,这也是步入官场的开始…开局不算好,但总算开局了!不少人肯定是有出人头地的梦想的…
然而,这个操作确实能够搞到钱没错,但背后隐含的麻烦也很明显。先不说卖官卖的这么光明正大,已经加入官僚队伍的既得利益群体会不会有意见,也不说朝野会不会有非议。
就说一点,现在收钱一时爽,日后给公务员发工资的时候怎么说!
官僚队伍突然扩大这么多,这意味着每个月会多一笔开销…长久来看就是负担。
张汤不知道这一点吗?不,他知道。不只是他知道,包括刘彻,包括每一个参与讨论这项策略的官员,其实都能想到——就算想不到的,在其他人提醒之下也能想到了。
但这个问题就跟有些人明知道分期的利息很高,还是要用分期一样。
将来的麻烦将来再说,现在得先把眼前的事给应付过去。
又是一次朝会之后,众朝臣散去,刘彻留下几个重臣商量事情。先把最要紧的事情说完,刘彻又问起了前段时间山东水患的赈灾情况。
“启禀陛下,青州水患已尽力赈济贫民…州郡粮仓已尽力开放,民间富者也多借贷…只是水患严重,并非寻常…如今边郡多地而少人,已拟迁去百姓。另,南方亦能收容百姓。只是若往北方边郡去,负担不小。”
如果往南去,南方的种植园缺乏劳动力是切实的。就算身无长物,也能先靠着做工积攒启动资金,将来开出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样一来,官府就能节省不少开支。
但往北去,问题就麻烦了一些,因为去到当地如果不为人奴隶的话,就得自己开荒种地…在得到收成之前怎么活?借贷或许是一个法子,但是借贷是有利息的!这些老百姓靠重地,得不了多少利,说不定就要被债务捆绑,一辈子也翻不了身,最终沦为奴隶了。
再者说了,迁移的数量不是一个小数,恐怕当地的借贷市场都无法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