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刘彻信任他,他是王娡的哥哥,与姓窦的一样属于外戚,只是窦氏站在太皇太后身后,而王氏外戚肯定是站在他身后的!这个不用多解释,简单来说,这就是利益驱动!王氏外戚能够一举从原来那种穿粗布麻衣、住低矮漏雨屋子的生活中改变,穿绸衣、食肉食,皆是因为刘家。
而今,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拥有更多的权力,这是因为谁?不就是因为他登基做了皇帝么!
这种共生的利益关系比任何关系都要牢固。
然后就是田蚡这个人很有眼色,其他的王氏外戚就没有他这么光棍了!反正他愿意和刘彻一起去冒险。至于刘彻的改革对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其实他是不太在意的。如果刘彻原本准备的改革方向是完全相反的,他那个时候也不会犹豫。
他根本不是科班出身,少年时过着混混一样的日子。还是后来宫里两个同母异父的妹妹发达了,这才有机会学点儿东西。只是学东西的时候也完全是实用至上的,简单易懂、应用容易,这就是他的方向了。
保持这种心态,读书的时候又怎么会产生自己的‘主义’,明白改革的意义呢。
不过田蚡已经满足了最重要的几个点,所以他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这反而不是很重要了。反正刘彻也只是想要人在朝堂上支持自己而已!能为自己办事固然很好,不能的话,就按照他的安排来,也不是不能凑合。
田蚡这一波获得了很丰厚的回报,代价只不过是中间沉寂了短短几年而已。而且他那也不是真的沉寂,窦婴才是真的沉寂!那几年他丢了官职,却依旧常常被召见,一副在天子那里依旧很有影响力的样子!
其他人一看田蚡根本没凉,甚至比之前更加火了,都是上赶着巴结的——相反,这一时间段的窦婴就真是饱尝人情冷暖。
然而后面的故事众所周知,正符合所谓的‘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反正田蚡是废了。
这样不只是王氏外戚在朝堂上一时之间群龙无首,更意味着王氏外戚中的重要成员,唯一一个有政治潜力的也扑街了——别说那些姓王的了,如果那些姓王的王氏外戚真的有这个本事,又怎么会被一个姓田的抢了先?
虽然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只要相处的好,可能并不比其他兄弟姐妹感情差,更是比普通的堂亲近了一些。但这是现代人的角度,古代对于同姓这件事是很在乎的!
王娡也不太可能不偏向从小相处到大的亲兄长,而更加照顾田蚡这个少年时期估计都没有太多相处时间的同母异父兄长吧?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田蚡真的已经是矮子里面拔高子的那一个了!
所以王氏外戚混成了现在的样子,相比起欣欣向荣的窦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吕氏外戚,王氏外戚如今实在没有太多称道的!甚至就连存在感不怎么高的薄氏外戚似乎也好一些。至少当时的薄氏外戚没有这么尴尬…经过了起势,然后被针对,现在的王氏外戚真是进亦难退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