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其实匈奴的求亲要求也不是每次都会被批准…想想也不可能啊!娶和亲公主可是很赚的,所得比一次南下劫掠还要多得多,但却不需要动用兵马,往往就是和大汉打声招呼的事儿。
这么好的事情难道匈奴不爱?就算匈奴明白不能杀鸡取卵的道理,所以刻意悠着来,没有很频繁地求娶和亲公主。那频率也应该维持在一个极限值上,即大汉能够承受,但是在频率高一点点,就要反抗了!这样的。
但实际上却不是,和亲公主挺多的,但从史载的频率来看却不能说真到了那个份上。真要是那样的话,恐怕也不必刘彻说什么了,主张和匈奴开战的人绝对会比现在多得多。
现在大家不紧不慢的样子,显然是因为匈奴并没有影响到身为统治阶层的他们的利益啊!
只能说,大汉虽然忌惮匈奴,却也不是任你搓扁揉圆的软柿子,有什么要求就立刻满足。匈奴要和亲公主,大汉这边也是看着给的。只有局面确实糜烂的不成样子了,又或者大汉内部也有矛盾,正是腾不出手来处理匈奴的时候,不然和亲公主也是看着来的。
不然就真成了‘量中华之物力,结匈奴之欢心’了!
刘彻不想答应这次和亲,但看看现在朝堂上的情况,自己正是接手权力的关键时刻…只能说匈奴人不傻,这个时候跳出来为的不就是这个?大家都知道他们是趁火打劫,可那又怎样呢?
刘彻也很不爽,可眼看着还真只能往下跳呢!
也就是说,最终得答应和亲之事!
刘彻不愿意,甚至为了此事和朝臣闹了别扭。最终还是几个明晓他志向的近臣劝说了一番,只道:“陛下不愿和亲,臣等又何尝愿意!只是如今陛下尚有大事,不欲与匈奴纠缠,只能暂且随他罢了…小不忍则乱大谋,陛下三思啊!”
又有人道:“陛下志向,我等皆知。正好此事可以用以麻痹匈奴人,让匈奴以为大汉依旧如昨…留待日后,以有心算无心…匈奴如今自是洋洋得意,却不能够长久,迟早有一日得乞怜于陛下啊!”
刘彻最终被说的意动,只能下令。
“筹备和亲公主诸事罢!”这就是同意了匈奴人的请求。
因为这一命令,相关机构开始运转起来。其实事情也不复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少府和国库方面准备和亲公主的嫁妆。这份假装有的部分是国库出,有的部分却是少府出。毕竟这场婚事本来就有双重属性,嫁妆既是大汉安抚匈奴的好处,也是嫁公主应有的排场。
另一方面就是公主本人了,从皇室中选择适龄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