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要做到这种保温性,而且确保热水不会漏出,汤婆子的密封就很重要了,这里用上了螺纹密封旋盖——听起来很现代化的东西,总觉得是近现代的时候才有的。其实并不是,古代的汤婆子本就用的这个,而汤婆子至少宋代就有了。不过那个时候不叫螺纹旋盖,而叫做厣子,‘厣’是古人对某种螺壳的称呼,用在这里是很好理解的
真要说起来,任何一个足够悠久的古代文明都有一些足够让后世惊叹为‘黑科技’的发明。
此时倒是没有螺纹旋盖,但这个东西并不复杂,和少府的人稍微描述一下,立刻就能做出八九不离十的东西!当然了,这也就是少府了,换成是随便一个工匠,也很有可能弄不出来。
汤婆子的材质一般是铜的、锡的,或者瓷的。瓷器现在没有,这个先不说,单说铜器和锡器,现在其实都很成熟了。若要追求大规模,那么在浇铸模范的时候直接弄出螺口。不过稍微懂行的人都应该知道,浇铸之后的器物还要经过手工锉上一遍才能表面光洁,想来螺口那里也会出现不平整的现象。就算可以锉,质量上面多少也会有一些问题。
相比之下,直接让工匠在已经大体成形的器物上弄出螺口,效率低一些,但质量肯定没的说——镂空雕刻都能做了,锡器铜器上面雕刻个螺口,那还用说,保管严丝合缝!
刘启这些日子精神都很好,不过呆在温室殿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卧床养着。正听着一个乐师奏琴,有小宦官捧来了新的‘铜夫人’——相比起锡器,铜器显然要值钱的多,所以少府在陈嫣提出的两种材质的汤婆子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铜的!好歹是奉献给天子的,做好一点儿总不会有什么错!
因为是铜质的,再加上暖脚的特性,温室殿的宫人皆呼之以‘铜夫人’。
铜夫人送到天子这里,自然就被用上了…事实上不只是用上了,还风靡了整个宫廷。虽然是小东西,但这东西在此时的东西等同于暖气、空调,这样一想,还会觉得这是小东西吗?
少府不仅忙着给宫中贵人送这东西,还颇有商业头脑地想到了在锡器作坊、铜器作坊那里新添一样物件。到时候铜夫人可以卖给贵族、有钱人,锡夫人则攻占普通的中等之家。呃,穷人的话,在古代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是不会需要这个的。真的买回家了,恐怕家中烧水的燃料都不足……
宫人将已经温温的铜夫人从绵包中取出来,换上新的铜夫人。里头的东西换,但外面的绵包其实是不换的。因为这是陈嫣亲手做的,刘启吩咐过,不让换。
铜夫人其实也可以用来暖手,不过因为里面储满了水,颇有分量,不方便带着,所以也就卧病在床的时候用用了——此时刘启手边就放了一个。
包裹住这个铜夫人的绵包也是陈嫣做的,手指从绵包口附近摸过去,又一片明显的痕迹,这是陈嫣绣的‘安睡到天明’几个小字。这样的绵包她做了一对,都绣的这个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