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章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被彻底激怒的霍依尔恰克,立刻带着召集起来的三千多骑兵,杀到城下试图夺回这座小城,但谭渊很干脆地把城门堵了,然后带着部下和瓦剌骑兵一起坚守不出,还时不时把抓到的女人带到城墙上撩拨一下。

暴怒的霍依尔恰克疯狂进攻。

但他面对这些混蛋的火器,却在第一天就死伤五百多。

虽然帖木儿其实也大量使用火器,但那是帖木儿嫡系河中和呼罗珊军团,他这种附庸性质的游牧民,也就只有弓箭了。

而弓箭是肯定没法对付占据城墙的火枪手的。

朱棣手下精锐骑兵们,可都是燧发短铳,而且这些就算换上冷兵器,一样也是碾压这些游牧骑兵的。

要知道后来的哈萨克汗国,可是始终被瓦剌压着打,而瓦剌又被朱棣时代的明军压着打,现在是朱棣时代的明军和瓦剌联合揍他们。

实在打不过的霍依尔恰克只能继续召集更多人。

好在因为对明军的仇恨,他周围的长老们还是很愿意帮他。

但没什么用。

因为距离关系,他短时间能召集的,其实就是锡尔河下游。

谭渊占据的就是现代的克孜勒奥达尔,距离拜科努尔两百公里,不过这时候咸海的面积很大,实际距离咸海也差不多,杨丰划边界时候,就是以卡拉套山脉为分界,但这里属于卡拉套山脉的最北端以外了。所以他就是从卡拉套山脉最北端向西,一直到咸海中间画了条直线,最终把现在算是锡尔河入海口的这片绿洲绝大多数都变成了昆陵都指挥使司的。

至于帖木儿……

他哪知道那么多啊!

杨丰和朱棣合伙欺负他,又没用真正详细的地图划,就是随便拿了张大致的地图,连这座小城都没有。

地图上就是代表咸海和锡尔河的几个简单线条。

帖木儿当然知道这里有片不小的绿洲,但问题是他没现代地形图,同样也就是这种简单的手绘地图,他也搞不清这地方究竟在卡拉套山哪边,反正他能知道的,就是这座小城在卡拉套山的南麓而已。

所以也没当回事。

他手下那些对此也不是很清楚的。

霍依尔恰克自己都稀里糊涂,再说他们也没想过会出这种事。

这里又不是瓦剌游牧的。

大家本来就是两个地盘,他们真没想过,这种划分还能如此严格。

最终霍依尔恰克能召集的,也就是五六千骑兵,但几乎没有任何攻城手段的游牧民们,也只能徒劳的围着这座小城,看着谭渊在城墙上挑衅,然后不断在燧发枪的子弹呼啸中倒下。

而就在此时。

碎叶。

这里已经重建了碎叶城。

一座很小的,简易棱堡式的小城。

毕竟居民很少,就是路过的商旅和五百驻防的士兵,不过这些士兵都是燕王护卫,他们用木墙,壕沟,围起简单的四角棱堡,然后在上面装轻型火炮和速射炮,木墙以内是民城,棱堡是军城……

有点像雅克萨城。

毕竟在这种人口少的地方,一切都只能从简。

这里之所以认真修城,是因为这里属于燕王封地的西界,过了碎叶城就是燕王封地了,走碎叶河到伊塞克湖然后沿着湖岸到湖东,当然也可以直接走阿拉木图这条线去伊犁河,但无论走哪条最后都得到碎叶。毕竟在这片地广人稀而且到处都是沙漠的地方,一个可以提供从精神到物质补给的城市,对于商旅也罢牧民也罢,都是很宝贵的,哪怕他们需要交城门税。

至于碎叶向南,或者说以吉尔吉斯山脉为界,南边就是大宛国的。

大宛国王。

大宛都指挥使司。

两个系统共同治理,一个管城市的农耕民,一个管游牧民。

而此时碎叶城内的大堂上,巡视领地到这里的燕王,正在接受昆陵都指挥使司和大宛都指挥使司那些羁縻指挥使们的朝拜,尤其是大宛都指挥使乌格齐哈什哈,昆陵都指挥使马哈木,大宛国王的儿子,准确说是世子,全都在大堂上……

“本王获封世镇西域,节制安西,北庭,昆陵,大宛,以后与诸位就要互相扶持了,诸位都是大明忠臣,大明对忠臣是最慷慨的,只要本王和本王的后代还镇守西域,诸位和诸位的后代就永享富贵荣华。

咱们就如兄弟般!

至于你们信什么神,这个大明不会干涉,大明的确遍地寺庙,但色目人也一样在大明过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