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国将不国

就连福建沿海走私都管不了。

可以说大明这持续近一年的混乱让老朱三十年努力付之东流,他以凶残手段建立起来的,他认为最完美的统治体系濒临崩溃,他威压下原本活的战战兢兢的各路牛鬼蛇神纷纷解锁……

连倭寇都又冒出了。

当然,真倭还是假倭就不好说了。

反正他们都在福建沿海活动,尤其是闽南沿海。

反正福建地方官员,经常报告倭寇登陆,倭寇盘踞海岛,然后那些从广东运过来的商品就可以解释了,都是倭寇和沿海刁民贸易的。

到处都这样。

陆地上像梅岭一带,走私已经可以说正大光明。

关卡形同虚设。

整个国家在迅速挣脱老朱的枷锁。

这也是南方这些士绅们底气所在。

老朱一死,他们觉得自己头顶的天空豁然开朗,原本让他们几乎不能呼吸的空气无比香甜,他们觉得自己又一下子全身充满了力量。这一点上北方士绅就清醒的多,毕竟他们都是真正见识过杨丰手段的,包括苏州士绅,也比广东士绅更清醒。所以当杨丰毫不犹豫地两条都拒绝后,广东士绅也毫不犹豫地拥戴新君,朱允炆在广州登基的年号也是建文,这个年号寄托了儒生们的殷切希望。甚至就连恩科都开了,估计今年就会考出第一批进士,不仅仅是两广和安南的士子,就连湖广江西福建的士子都有偷偷跑去。

弃暗投明。

万一杨丰被老天爷一个雷劈死,建文皇帝不就可以回到京城了?

而他们作为从龙之臣,自然也就飞黄腾达。

当然,主要是这边已经改革科举,他们也不屑于同流合污。

“还不是因为你吃独食的嘴脸实在太难看了。”

刘姐说道。

小公主很赞同的点头。

其实她对于开放沿海贸易并不是很反对,她只是不能忍银行问题。

毕竟银行属于躺着赚钱,但海外贸易需要巨大的投入,尤其是按照杨丰的计划,还得加上镇压成本,照这种模式以后光是清剿海盗,就得付出巨额的资金。

倒不如放开沿海贸易,但坚持强制结汇。

最终金银还是进银行。

还不用掏镇压成本。

“幼稚!”

杨丰说道。

“那么你说说,你这不是吃独食又是什么?

你甚至捞不到多少好处。

你不会不知道,东印度公司最后就是因为维持不下去,才不得不交给英国政府吧?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是,葡萄牙东印度公司甚至仅仅维持几十年,你以为垄断会带来巨额收入?但事实上垄断不会带来巨额收入,你维护垄断权需要付出巨额成本,你以为你不让他们走私他们就不走私了?

你得跟海盗周旋。

你得搜捕走私犯。

你得出兵镇压藩属国的反抗。

这些都是钱。

你明明可以躺着收钱,为什么非要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呢?”

刘姐说道。

小公主继续点头。

现在他们三个就相当于大明的最高决策中心。

当然,刘姐只是以声音。

他们这边做出决定,然后张显宗为首的内阁拟旨,最终司礼监发出盖章的圣旨,不过依然要走六科,整个程序和过去一样,这个制度本身也是目前最先进的,既然如此当然没必要改。

至于皇后……

皇后在奶孩子。

监国皇后现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女皇健康成长。

“但我要的就是这个呀?

大明需要海外贸易的利润吗?不需要啊,大明财政又不缺钱,但大明需要对南洋的控制权,需要在南洋建立起真正的统治体系,需要所有藩属,必须真正臣服于大明。就像当年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他们得接受大明的规则,南洋公司的垄断从利润上的确很有可能得不偿失,需要额外投入巨额资金维持这个垄断体系。最终很可能在垄断贸易上赚的钱,都得投入到维持垄断权,东印度公司的确后来都维持不下去,可你别忘了,是东印度公司,把印度变成了英国王冠上最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