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绿筱买房的事,还没跟家里提过,这次正好说了,嫁妆也心领了,她还可以适当补贴,争取一步到位,给哥哥买套好一点的房子。
她现在小钱有一些,缺的是大钱。
丁宸说过只帮她起步。就算没说明,她也不能一直依靠他。
实际上,他能给出一些战略层面的指点,对她来说,比钱还要珍贵。接触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欠缺,一边管理公司,一边恶补知识。不同于学生时代,现在是无论暗地里多累多苦逼,走到人前都要光鲜亮丽,各种从容,让人相信你足够专业。
丁宸曾说过,创业就是“快车道”。
真是再恰当不过。
***
同一时间,丁宸陪父亲徜徉在三亚的绿茵球场上。
谈完生意,客户离去后,父子二人打着球,聊聊天。
丁晋中提起许绿筱的公司,他也去看望过母亲,看到这种微小但令人欣慰的改善。
但他要说的是另一件事。
每到年底,都会有各种评选活动,比如什么“创业新锐”,“最美创业人”,许绿筱是候选人之一。这里既有她自己的功劳,也少不了丁家的面子。
丁晋中提醒:“适当宣传可以,但不要急进,当心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丁宸随口道:“已经推掉了,她有分寸。”
“她有,你有吗?何况她才多大,分寸感是从经验中摸索出来的,创业初期太顺利,不见得是好事。” 丁晋中摇头,“你们还是太年轻。”
“你自己也是,第一次投资成功,就觉得自己天赋异禀,后面大部分都成功,就有点忘乎所以。做投资,就是投机。你那都是小聪明,大智慧需要历练,打磨。总之,你在外面漂得越久,回去后越难以适应。”
丁宸知道父亲说的在理,仍有些习惯性的不服气,尤其最后一句,又绕回老话题。
他脱口而出:“陈总给您吹枕边风了?”
“怎么说话呢?赶紧给我改了这口无遮拦的毛病,别让人笑话我没家教。”
丁宸撇撇嘴,本来就没有。
“你妈有她的观点,我也有我自己的判断。”
“那您的判断是什么?”
丁晋中瞪眼:“我刚才那些都白说了?”
“总之,你不要急着给她搭桥铺路,让她自己去摸索,让市场去检验,创业公司大部分活不过三年,实现盈利平均需要三年……”
丁宸没再反驳。
又是“三年”。
如果不是这三年魔咒,他也不至于如此急切。
丁晋中换话题:“听说你要去滑雪?”
“嗯。”
“身体能行吗?不光是腿。”
丁宸会意,“没什么问题,去年冬天不还去了北极。”
“到底是年轻啊,比不了。”
丁宸诧异,“您居然也开始服老了?”
“心不服,但身体服。”丁晋中抬手捏一捏肩颈。“你妈这几天老催着我去做体检。”
“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