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参将

顽贼 夺鹿侯 2330 字 1个月前

西北大战后的元帅府内攥河湟、外摄青海,终于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

刘承宗建立政权所需的钱财、粮食、人口、土地、军队、官员,万事俱备,但面临的内外环境也更加复杂。

战争就像饮鸩止渴,因为无法养活十万人发动战争,抢回能养活五十万人的粮食,回过头却发现自己身后有七十万人。

刘承宗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是将麾下不参与生产粮食且需要领粮的人,想办法削减到正常数目。

元帅府的军队、俘虏、官吏、工匠、学生、孤儿,都是脱产人口,总数超过七万。

他们的官吏工匠学生孤儿都不能不养,那就只能从军队和俘虏上想办法……偏偏,这场河湟大战收获的俘虏,素质都非常好。

刘承宗的解决办法,还是回到太祖皇帝的老路上,卫所。

卫所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军事屯田制度,本质上要解决的问题是朝廷想要职业士兵,又不想出钱甚至出不起钱。

这和刘承宗的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太祖皇帝是设计模型的高手,军户们依靠卫所提供农具、耕地、耕牛、种子,集中生产,突破小农经济低下生产力,一个人养活多个人。

但太祖皇帝设计的模型,都是不留余量的刚刚好,一旦朝廷出现变动,卫所制度就很容易出问题。

军户失去战斗力,最大原因是当兵无利,出现逃兵,剩下的军户为满足卫所上缴兵粮,便沦为农奴。

所以所以只要朝廷出钱,营兵依然能依托卫所招募兵员,并很快形成战斗力。

金国八旗则是建州特色卫所军户,甚至可以说八旗是卫所彻底崩溃的理想模式。

指挥使和千户老爷不用明贪暗榨了,直接开倒车当奴隶贵族;军户们也不用做农奴了,直接去捉奴隶。

奴隶供养接近职业士兵的军户,军户则被抽丁出兵,继续抢劫获取更多奴隶和土地。

大明军户做梦都想过上这样的日子,但大明找不到那么多奴隶,也没有能让大明抢劫的敌人。

刘承宗的情况又不一样,八旗无法作为经验让他参考。

他核心地域地窄人稠,施行奴隶制度坏处比益处大得多;海外地广人稀又极缺合适耕地,只能当作牧场。

所以刘承宗打算,是以俱尔湾新城作为分界线,新城驻扎一个镇守营、东边驻扎五个常备营,再加一个元帅标营,作为元帅府发饷发粮的七营野战力量,使这部分兵力达到两万五千人。

而在俱尔湾以西的广袤青海土地上,设立六个地方屯田营,以蒙古西番兵源为主、汉人牧民为辅,建立城镇、游牧生产、领兵训练、镇守戈壁。

最重要的目的是占住广袤的青海无人区,本来能利用的地方就不多,刘承宗如果不积极占领,回头接壤地带早晚被叶尔羌抢了去。

刘承宗正归化十三个营的将领、兵员分配问题,就听人报告,从海北县跑回来的粆图台吉求见。

粆图台吉进了衙门就说要借兵。

“借兵?我已经下令把八角城借给你哥防守,待我整顿军队再南下驰援,你借兵做什么?”

粆图台吉是聪明人,又随军参与了河湟大战,早就看出什么血统、法理,在元帅府这都不好使,这帮人只认实力与实际。

比起打生打死的察哈尔和卫拉特,刘承宗显然更关注元帅府的内部问题,两拨人就算在海外把脑子打出来,元帅府都能心如止水的等一等,找机会把他们一波收了。

但察哈尔不能等到那时候,三万女眷在元帅府手里,等他们被卫拉特打成个万余人的部落,就算勉强活下来,刘承宗能把女眷还给他们?

他们就算有三万战兵,刘承宗都未必会把女眷还给他们,更何况……比起流浪而来的察哈尔精兵,生活水平更高元帅府军士显然是更好的择偶目标。

战争拖下去对刘承宗有利,但对察哈尔来说,尽早解决战争才是有益之举。

他们立场不同。

粆图台吉道:“大元帅,恐怕我哥撑不到那么久。”

对刘承宗来说,救察哈尔不难,毁掉察哈尔也不难,但恰到好处的让察哈尔半死不活,很难办。

刘狮子寻思,借兵给你,我还怎么保证战后的察哈尔半死不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