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刑部奏请重审桐、张两案,书院院生的亲属,与张展春的儿子一道,从给地进京,三年过去,为父母的两鬓斑驳,为子女的尚且年幼,与妇人们相互搀扶着行于城道中,路人见后,无不为之落泪。
一时之间学政与百姓的舆论相联,致使群情激愤。北镇抚司不得不下令,将何怡贤的尸体暂收在狱中。
司礼监其他候罪的宦官,眼看着何怡贤病死,无人收尸,由此思及自己的下场,皆惶恐难眠。邓瑛虽与众人一样在押,但三司联名的释囚文书下到了镇抚司,邓瑛不再被提审,也不再像其他囚犯一样,被限制水饭。
“督主,也就您能逃出生天了……”
几个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托着锁链在邓瑛面前垂泪。
“早知道是这样,我们无论如何,也都不会跟着老祖宗走啊。”
邓瑛低头看着这二人,“都是一样的。”
“怎么能一样呢。”
那人声泪俱下,“刑部和督察院开始调旧案了,我们跟着老祖宗,担没担人命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眼下,是活不成了,眼下别说是跟着督主出去了,就连留一条命,也是不能够了,我这心里头,悔啊……”
这句话一说完,其余人也跟着落泪。
邓瑛朝牢室外看去。
春日泛潮,青黑色的墙壁上沾着大片大片的水珠子。
兴许是春阳灿烂,偶尔能在墙隙处看见一丝温暖的光,但也并不能在他眼前留存多久。
“都在嚎什么,等罪名下来,有你们哭的时候!”
牢室外传来狱吏的喝斥,众人忙噤了声。
“邓瑛。”
狱吏打开牢门,站在门口唤他的名字。
“在。”
“起身出来。”
邓瑛站起身,身旁的一个宦官突然一把拽住了手臂下的锁链。
“厂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