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秋风瑟瑟,各处点灯的宫人护着火小心的行走。
深秋天干,这一个月皇城里已经起了好几场火事,各处点灯的宫人们越发小心。
杨婉听着耳边慎重的脚步声,一面走一面梳理如今的形势。
蒋贤妃和宁妃一样,都是连名姓都不曾留下的嫔妃,杨婉虽然令她落到了这样的境地,但这依旧不能让杨婉确定,在清波馆这一局里,她有真正赢到什么。
剩下的还得看张洛,看他会不会真正对张琮动手。
还有,如果他动手,会是在时候动手。
毕竟《明史》记载,贞宁十三冬天,张琮曾起头,联名包括白焕在内的多名阁臣上书弹劾邓瑛侵占杭州两大书院学田。这一场弹劾持续了整整两个月,其间有两位阁臣退阁,白焕甚至一度被剥去官服,投入东厂大狱。然而在贞宁十四年春,激愤的春闱考生汇集在白焕家门前跪哭申述,贞宁帝不堪学怨,下令将邓瑛押入诏狱。
这一段牢狱之灾,明史上只有短短的二十几个字记载,但杨婉后来在杨伦的私集里读到过这样一段文字。
“别后数月再逢,人面虽如昨,魂已削七分,然文心犹在,凝血铸骨。”
此文是一篇京郊游记,杨伦写于贞宁十四年秋。
杨婉读到这话的时候,曾很想流泪。
杨伦写的这个人是谁,一直无据可考,可杨婉就是觉得,那就是初出诏狱的邓瑛。
杨婉想着,不禁希望张洛可以比她想象之中的更狠一些,虽然这无疑是在逼张洛弑父,但是除了张洛之外,杨婉也想不到第二个人,能够对张琮下手。
不过,在这之后张洛会对她做什么,她一直不敢具体地去猜。
一阵惊颤流窜浑身,牵出了胃部的抽痛,她有大半日没有吃东西,正想说去护城河直房那边和邓瑛一道煮两碗面吃,谁知刚走出坤宁宫的侧门,便见合玉上气不接下气地朝杨婉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