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郑大人进来御书房的时候,就看到自家皇上愁眉不展,那怀里的折子,是怎么都递不出去。

“郑大人怎么过来了?工部有事启奏吗?”

苏琉玉听到小太监的传报,打起精神,问了一句。

郑大人撩袍跪下,汇报道。

“大魏水车目前修缮完毕,华南境内的大渠也已经挖建成功,昨日河道总督唐大人刚和臣通了信,一切都很好。”

苏琉玉舒了一口气,正准备想夸赞一句,却听底下人又来了一句。

“只是今年鄂北府降雨稀少,农耕补种未有成效,怕是亩产会降低,甚至可能有饥荒之灾。”

饥荒!

苏琉玉只觉得这口气没舒出来,直接又咽回了肚子,哽的她全身难受。

“怎么会有饥荒。”她艰涩启口。

郑大人听到此声,心狠狠的痛了一下。

没人比他更知道皇上的辛苦。

是以,这折子入了手上,是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报了上来。

“鄂北府水土不易养粮,往年灾情也大多出自鄂北,皇上,是否让臣等筹谋救灾之粮?”

她哪有粮?

她大魏铁骑的兴兵之粮都没有!

“此事,朝中还有谁知道?政治三省可知?”

郑大人摇摇头。

他是皇上的人,这折子到他手上他直接送过来了。

“这件事,朕来想办法,灾情方面,帮朕务必留意,我会让小宋大人和你交接鄂北的实况。”

“皇上,有办法?”

“暂时没有。”

苏琉玉的声音都疲惫了下来。

郑大人张了张口,实在说不出劝慰的话,如今大魏顺启之年,都得熬。

“先下去吧,还没饥荒呢,担心什么?”

郑大人磕了一个头:“皇上保重龙体,臣先告退。”

他扶着膝盖起身,叹了一口气。

没人比皇上更苦了。

踱步出了御书房的门,发现外面竟然有人等候,他愣了一下,赶紧行了一个礼。

“下官见过太傅。”

“工部尚书客气了,此行,可是为了鄂北而来?”

嗓音清朗如玉石相碰,一语道破。

沈怀舟眸色担忧,看向御书房内,又问了一句。

“皇上怎么说?”

郑大人摇摇头,一脸苦涩。

“皇上说她来想办法。”

左右不过是东挪西借。

沈怀舟隐在袖袍底下的手,隐隐握紧,进了御书房。

一进去,发现御桌的上,埋着一个脑袋。

并不在批折子。

而是把头埋在臂弯里,只漏出一个金色镶玉的帝冠在外面。

这幅样子,可怜巴巴还带着一丝无助和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