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啾舒舒服服地躺在静楠怀中,歪脑袋瞧这群呆若木鸡的人,奇怪他们为何这样。
轻轻的声音震醒众人,荀巧两步上前,双手裹住荀宴肩头,仔仔细细地打量他全身上下,无一处遗漏,问的却是:“你……去了宫中没?”
“嗯,三个月前就已传信给圣上。”
荀巧目露欣慰,这孩子总算学会了转弯。
他没有让众人围观,遣散下人,一家人到了厅中,相视几眼,不知该说什么话。
最先开口的竟是静楠,毫无近乡情怯之感,很自然地打招呼,“伯伯,姨姨,嫂嫂,我回来啦。”
面对她这堪称粗神经的反应,几人哭笑不得,心道这果然还是那个圆圆,即便长大了,性格也没变。
钟氏握起她的手,目中诸多感慨,嘴唇动了几下,竟簌簌流下一抹泪来。除去荀巧,他们几乎都以为这两个孩子凶多吉少了,平时根本不敢说起,每年在他们生辰时默契地多摆两副碗筷,如今看到人,顿时有种恍如隔世之感。
静楠吓了一跳,手足无措,“姨姨……”
有荀宴每年的承诺,在她心中,自己和哥哥就像出了趟远门一样。
钟氏没说什么,迅速收了眼泪,不想让她有负担,只温柔道:“回来就好。”
温氏安静地站在一旁,含笑看她们俩,目中隐有泪光闪动。
荀宴他们出事的第一年,荀家很不好过,皇帝时常借故训诫荀巧,他的两个儿子多次被更换官位,家中处处都似受到打压。虽然没人说,但他们隐隐都明白过来,是因为荀宴的缘故,圣上气他不肯听从自己,却对荀家人那般好。
一年多过去,圣上渐渐有了悔意,他们的日子才好过起来,甚至比以前更上一层,可那就如同暗藏杀机的锦簇繁花,谁也没敢真正领受。
荀宴一撩衣袍,直挺挺地跪在地上,默不作声地向两位长辈接连叩首,“阿宴不孝,让父母大人担忧了。”
钟氏惊讶,忙要上前扶他,被荀巧拦住。这个素来心宽体胖满面笑容的御史大夫沉默地看了荀宴两息,道:“既已认过错了,就起来,先随我到书房去。”
静楠随钟氏她们叙旧,荀宴二人便转道往书房去。
照旧屏退下人,荀巧慢慢泡了壶茶,抬眸看向面前成熟不少的青年,眸光清锐,添了些沧桑世故,和曾经那个倔强的少年,自是有区别的。
“阿宴,你此行回来,可是做好了打算?”
这问题不出所料,荀宴略颔首。
荀巧点点头,抚须片刻,道:“不过我知道你,心中定还怨着陛下做的那些事,是不是?”
对面没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