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缺钱

我来做明帝 九悟 1551 字 9个月前

你知道吗?明朝的财政收入列表中有:麦、米、丝锦折锦、丝锦、麻布、租税钞、棉花绒、户口盐钞、马草、屯折银等等名目。

他看半天,硬是没有知道最直观的那行数据:到底岁入多少两银子?

他娘的,大明收的是实物税。

而且,税种也要让人头昏眼花。夏秋两季的粮食,叫做正税。三十税一。

别急,没有工业化生产的年代,谁家朝廷收这么低的税?那等于全国的官僚和皇帝要喝西北风去。

正税之外有加派。还有徭役。还有各种杂项。

而自萨尔浒之战败建奴兴起后,明朝就开始征收辽饷。这是每年赋税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辽饷不到位,辽东的士兵们就会闹饷。

崇祯想了想,道:“准卿所奏。”

大明的问题,他作为后世人当然明白在哪里!对他要做的事情也很明白:损有余补不足。

简而言之就是:劫富济贫,财富再分配。

但是具体到日常收税,这真的只能依靠专业人士。太他娘的复杂了。他叫毕自严报个数这很简单。但是,这些实物税的收支、管理,各种赋税、加派、杂项…

所以,他对户部尚书毕自严非常的礼遇。这位大司徒在他心中的份量不是钱龙锡这样的阁臣能比的。

毕自严拱手一礼,表示谢意,再道:“臣奉圣谕在京中购买粮食,目前已经和京中的大粮商联系妥当,每石米作价一两银子。太仓中银两有限,臣不建议购买粮食。因此,此次购买粮食将以陛下的内帑为主。”

天子前些时日召见他,询问他是否可以更换户部储存在仓库中的粮食。把旧米卖掉,把新米存储起来。

在往年,户部确实会有这样的管理。但天启、崇祯两朝,天下赋税每年都是有缺额的,哪里还有什么大量储备的粮食?勉强维持罢了。

因此,天子向他提出建议,向粮商购买大量的粮食储备起来。理由是:京畿去年大旱受灾。若再来灾情,手中粮,心里不慌。也可以平抑京中粮价。

崇祯叹口气。他前段时间想当然了。明朝收的是实物税。每年朝廷收到手的银子非常少。张居正当年去世的时候,太仓之中银两最多时为400多万两。

“那朕让少府去做此事吧。一两银子一石米,这价格太贵了。”

毕自严解释道:“陛下,年景好的时候,漕运不绝,京中米价最低时能到5钱银子一石。但辽东兴兵,京畿受灾,粮价自然上涨。而这些粮商还要承担运费。”

崇祯痛苦的揉着眉心:“朕明白。卿且去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