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得读书读傻了,成了个腐儒。
桓羿眼睛亮,手指点着桌面笑道,“这主意倒是不错,回头就在朝中提一提。”
提提的结果,是朝臣们都不同意。储君身份多么贵重,哪能让他跟普通人一样就学?要知道他在宫里,那可是十几个老师教他个,但是学院里,却往往是一个老师教几十个学生,哪里能有进益?
也有人觉得,让储君多学点东西不是坏事,不过那些都是小道,没必要太过重视。只需从各个学院抽调老师,每旬日给储君上次课,就差不多了。
反正储君又不像那些入学之后就想考出个好成绩,将来能有个好去处的学生,不必精通某科。
桓羿对此不置可否,叫来桓畅,让他自己选。
在群臣灼灼的视线之下,桓畅十分沉稳地道,“儿臣愿往学院就学。”
小孩子哪个不喜欢玩伴?偏偏桓畅身份特殊,从小身边除了两个年纪相近的小太监之外,别无同龄人。而小太监是侍奉他的人,就算稍微亲近些,却哪敢尊卑不分?
自从入宫之后,每次经过各个学院,桓畅心中都难掩羡慕。
他听人说过,那些在学院就读的学生,都是二三十人一个班,彼此切磋、共同进益,热闹得很。
除了这层向往之外,还有层是桓畅不好意思说出来的心思:他并不笨,甚至从入宫就学之后,就一直得老师们的称赞。但实话说,他的老师们也全都是从天才中优中选优,每一个都比他更厉害。十几个人盯着他,但凡有点疏漏和错处,就立刻会被发现,这种从头紧张到尾的学习生涯,桓畅的压力是很大的。
想必,如果个班级之中有几十个学生,就是先生眼睛再利,也兼顾不过来,可以稍微歇口气吧?
再说,桓畅很清楚,自己能轻松的也只有出阁读书的这几年,等到将来真的入朝观政,就再没有能喘息的时候了。若能趁此机会去见识番,也省了往后再心里惦记。
于是皇太子就去学院读书了。
除了女子学院之外,目前宫中还有六大学院。自然,每个学院都是几年制,他不可能读完,所以只是过去跟着新入学的学生学一点基础。如此六年,等都学完了,他也刚好年满十六,可以尝试接触政事了。
——其实十六岁才接触政事有些迟了,但考虑到桓畅是侄儿,皇帝的这个决定,朝臣们都心照不宣地默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