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那时后宫百废待兴,是太-祖与高皇后正一手确立整个后宫的种种规制与职责划分,其中许多内容小册子上有所记载,又能与如今对得上,对于有心更进一步的人而言,颇有揣摩的必要。二来其间记载了不少不为外人所知的宫闱秘事,尤其是涉及到太-祖及高皇后的部分,可以让人一窥绝代帝后之风采。
但在此基础之上,却也没有透露出任何敏感的,可能会让当政者觉得不舒服的内容。纵然一时被查着,也没什么妨碍。
这本小册子如今既没有名字,也并未署名。但甄凉知道,它后来有个朝野皆知的名字,叫做《国朝洪范》。洪范是太-祖桓虎的年号,同样也是《尚书》的篇名,意思是“天地之大-法”。
而那时,这本书就不仅是小册子里的这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了。它上下凡数十万字,详细记录了洪范元年至五年,整个大魏朝是如何一步步从无到有的建立,其中关于宫殿、典礼、刑律、官制等都有详细记述,可以说,它就是一本“治国典范”。
于是此书一出,立刻震动天下。
而它的作者,名叫——桓安。这本书是他蛰伏十五年,呕心沥血之作。
可惜桓安错投庸主,桓衍一看到这书,立刻就犯了疑心病,生怕这样一本书落在别人手中会对自己造成威胁,于是秘密毒死了桓安,并将手稿付之一炬。
但现在,桓安还活着,这本书也还未暴露。若是她此时给桓安一个机会,让他重回宫廷之中,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这些都是后来的事,冯姑姑自然是不知道的,但她曾经侍奉高皇后,亲身经历过桓安的时代。
桓虎和高皇后都对桓安信任有加,而这个人也似乎精力充沛,永远不会觉得累。除了帮着处理前朝的奏章与政务,他也会参与后宫的管理。
要问冯姑姑对于桓安当政时代的感受,那就是四个字:密不透风。
一切都是透明的,一切都被安排好了,每个宫人和内侍只要安安分分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就好。整个后宫像是一台巨大而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完美契合,于是它也运行顺畅。
那种感觉,即使已经过去多年,冯姑姑依旧心有余悸。
与之相比,如今的宫廷风气就过分散漫了。
所以听到甄凉提出让桓安回来,冯姑姑的第一反应竟是畏惧,然后就是强烈地反对,“不行!不能让他回来!”
甄凉不由愕然,“姑姑……这是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