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有什么关系,只要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我的声音就能出现在其中。”
范仲淹一愣,旋即笑了。是了,这个小鬼即便不亲自出马,也有将人气吐血的本事。如今日朝堂上的辩论,守旧派若知道早有人等着他们进攻,好借他们的东风,怕是会气得吐血吧?
从昨日接到夏祈音的信,劝说他今早在朝堂上驳回司马光的奏折,范仲淹就意识到了一件事,参奏礼部和司天监,说动陛下取消公主婚约是夏祈音一手操办。
朝堂上谏官在朝堂辩论时摆出数据说话的风格与夏祈音给予他的印象十分契合。夏祈音是非常注重实际,善于用数据说话的人,这一点从她交接过来的剿匪材料就能推测。
此番剿灭海盗,夏祈音与他交接的战利品清点的十分清晰。金银财物不提,金银珠宝都请人做了估价,数据以表格呈现一目了然,即便户部的账目都没有她那么清晰。她封存移交国库的东西,基本没有人能够在入库前做任何手脚。
夏祈音给珊瑚树、玉器宝石这样的东西都写了“身份文书”和估价。若有人想要像以往一般通过贱卖将国库的东西占为己有,很容易就会被查出来。
除了入库的战利品,没有入库的部分,夏祈音也都做了清晰的账目。以往打仗,官兵可以留下部分战利品是约定成俗的规矩,剿灭海盗也是如此。然此番锦衣卫留下的却不是约定成俗的概数,而是提交了详细的统计数据。
锦衣卫留下了多少,这些东西的去向都有明确记录。这部分东西主要是三个去向:一是锦衣卫的公帑【注1】;二是伤亡将士抚恤金;三是奖励有功的将士。
锦衣卫做为新军,朝廷拨给的公帑非常拮据。朝廷不给钱,总不能阻止人家合法开源。
然后是伤亡抚恤,锦衣卫的抚恤方案是夏祈音亲自制定,赵昉特批。这个抚恤方案,范仲淹看过后就上奏给了朝廷,想要在禁军、厢军一并推行。在夏祈音的抚恤方案中,她按照将士伤情给予了分层,后续执行又会结合当事人的家庭状况。
功劳奖赏也不再是过去的将官分完留下小头给士兵分,而是直接列出功勋,以功勋分。比如斥候立什么功可以拿几等功,普通士兵杀敌人数、俘虏人数及所俘或杀的敌人层次都与他们能够得到奖励有关,将官的功勋则还增加了己方伤亡的考核。
例如一个百人队,敌我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若己方伤亡更大,百户可能有过无功,但他手下的士兵依旧可以按照杀敌、俘虏敌军的数目得到奖励。
现在的锦衣卫组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赫连春水、徐青藤这样的将门弟子;第二类是江湖人主动投身其中的中层将官和收编自剿灭的日月神教等江湖组织的普通士兵;第三类是从厢军中挑选的底层官兵。
根据他们的家庭状况,奖励和抚恤也做了分类,如赫连春水、徐青藤这样的将门弟子奖赏多为贵重的珠宝玉器,小有恒产的官兵赏赐与抚恤以金银为主,无恒产的兵卒则是给予同等价值的房产、田地和小商铺。
大宋厢军大部分是失地流民,若因伤残退伍,给予金银,很难保证他们的后续生活。剿灭海盗时,除了海盗老窝,锦衣卫还收拾了不少勾结海盗的乡绅、海商,抄没这些人的财产中有大量房产、田地和商铺。
在以前这样的田产、商铺多会落入权贵手中,或者被商人、地主买走,加剧土地兼并。可依据新的方案,将这些直接分赏下层官兵,他们的家人就不用再做流民。若是因伤致残回去也会有商铺和土地供养,让他们的生活更稳定。
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注2】。简而言之,想要社会安定,就要让百姓富裕起来,让他们有一定的财产。这样的奖励和抚恤方案,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缓解冗兵问题,同时官兵有了恒产打仗才会更拼命,进而提升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