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海明威(二)

从聊天中得知,海明威非常喜欢看书,时常和家人讨论看过的书,甚至觉得多看书这一段时光才不算荒废。

还有他后来与诸多名人交往的信件与轶事。

他在信中说,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教庞德一些能够赢得拳击比赛的小技巧,他还说庞德能把自己好不容易打造起来的名声、荣誉,全部押在自己一无所知的一件事上,这对他来说才是体育精神的体现。

他对菲茨杰拉德说:

无论他做什么,无论他的行为举止有多么荒唐,我都必须理解,这一切都是病态所导致的,而我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去帮助他,尽好一名挚友的本份。

还有他对自己的父母不喜欢自己书是过于真实的描写,以至于看书时会有另一种观感的反对时,他说:

我之所以没再给你寄任何一篇我写的作品,是因为——要么是你,要么是母亲,把《我们的时代》退还给我了,看起来你似乎不想再看到我写的任何东西了。

因为如何所有事情看上去都十分美妙的话,故事就会显得不可信,是不能那样写的。

幸而他坚持了自己的路线,才形成了新的写作风格。

而琼瑶当年写《窗外》的时候,也因为母亲不理解绝食,而产生了很大的困扰,但她依然坚持了自己的写作风格。

大作家这种性格是其可爱的一面,只有坚持自己才能创新,才能以新的角度阐释世界。

后来有人说过一句名言:没有什么能杀死海明威,除了他自己。

海明威这一生受过无数伤,活脱脱一倒霉蛋,似乎厄运总能缠绕着他:包括坠机两次,一生脑震荡十余次;

参加战争当司机被机关枪扫射,身中200多块弹片,硬是扛着战友横跨战场求生;

到非洲和土著去追捕雄狮,险些被生吞活剥,伤还没好又去挑战猎豹。

这个男人的故事会永远流传下来,他用生命来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

他曾经发誓自己会好好活下去,绝不会自杀,却在59年前的深夜掏出猎枪伸进自己的嘴里,他没有犹豫就扣下扳机,头颅如被子弹射穿的西红柿一般,将自己爆头。

当这个男人的死讯传出来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人在讨论,很多人更是指责海明威是个懦夫,居然自己结束生命。

但是谁也没去体会62岁的海明威这几年到底活在怎样的生活中,看着自己千疮百孔的身体,看着自己一天一天老去的容颜。

他已经明白自己已经输了,已经不能再去钓鱼、捕猎、斗牛和任何自己热爱的事情。

于是在临死前他喊出“每个人都欠上帝一死,今年死了明年就不用等死了”。

看着现在的他,再想到几十年后他会亲自爆掉自己的头,黎耀阳就很唏嘘,不知道该不该出手逆转这个结局。

其实他更倾向于让历史洪流按照自然而然的趋势走下去,不要强行改变,因为那样会带来很多的未知。

他讨厌未知,不喜欢那种让人惶恐不安的感觉。

所以,他一直在努力,努力不去触碰历史惯性。

但是跟海明威聊过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有必要让这个人死的不那么凄惨。

虽然有人觉得这样的死法很海明威,但黎耀阳却不这么看,如果可以善终,谁希望死的这样突兀且不自然?

当然,这个事得以后再说,现在他活着好好的,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探索欲爆棚,死是不可能死的,不去害死人就不错了。

说实话,黎耀阳最感兴趣的是他为什么要去当间谍,这个词用在他的身上总感觉有一些幽默,不过他得不到答案了,因为这件事也是在海明威死后19年才被曝光出来。

据称是海明威在战争时期在古巴建立了一个间谍组织,这个组织没什么章程,就是口报一些所谓的机密,然后由海明威整理成文章。

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这个团队的成员组成,包括牧师、渔夫、侍者、老鸨、酒鬼等等,一点也不严肃,更像是一个业余组织。

然而海明威依然遭到了众多机构的秘密监视,尤其晚年的时候曾对身边的人说自己被秘密监视。

当时海明威因为这件事被弄得整天疑神疑鬼,最后更是到了精神失常的地步,只不过那时没人相信他,即使相信了也做不了什么。

海明威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黎耀阳试着问他:

“如果有一天让你去当间谍,你会同意吗?”

海明威不假思索的说:

“当然,为什么不呢?多有趣?能接触到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还能左右他人生死,天呐,我爱死这种感觉了,或许你有渠道?”

黎耀阳赶紧摇头,他可不想跟间谍扯上关系。

“好了伙计,让我们聊点正事,你觉得这篇稿子如何?能不能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