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报纸的立场(二)

(求订阅!求票票!)

在二十世纪初,丑国的报纸出现了1美分一张的报纸,并且成为了早报晚报体系,上班的蓝领工人都可以上班时买一份,下班时再买一份,报纸迅速成为大众的精神消费产品。

消费群的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工商企业投入广告,形成良性循环。

从此,媒体的收入彻底摆脱了团伙,开始成为可以独立存在并获得稳定商业利润的企业。

这时的媒体企业,他们的目标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不断地获得消费群,不断地找到广告主,就成为媒体的唯一目标。

这一系列变化的直接结果是,报纸现在迎合的不是政党了,而是开始要迎合大众和广告主。

那这个时候,媒体如果还与团伙保持紧密关系就只会损失客户。

因为客户的政治意识形态多元,假如一家媒体从属于某一团伙或是偏好某一团伙,那就不可避免会得罪另一相反意识形态的读者,使得自己的消费市场变小,进而影响广告收入。

于是媒体开始淡化党派立场,反而开始追求一种叫公信力的东西。

所谓公信力,其实就是媒体企业为了在客户前面树立不偏不倚形象的一种手段,因为只有不偏不倚才有可能获得最大数量的客户。

那如何才能有公信力呢?媒体的总编辑在商业繁荣时代就提出了很多新的准则,成为了媒体行业竞争的新标准。

现代媒体的很多标准操守就在这时开始诞生了,比如说,媒体应该追求独立客观,他们不能归属于哪一个政治派别;

媒体在报道的时候需要试图区分事实和价值,记者负责事实的采集和核查,需要告诉大众事实到底是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而对这个事实应该如何评价,则引进了多套系统。

第一套叫做社论系统,就是报纸的核心编辑人员对事件的看法以及他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第二套叫做专家系统,就是报纸找到一批知识分子,专门来评论各种热点事件,并且有多种不同的观点,这就叫新闻评论系统。

在新的竞争准则下,一个记者报道未经查证的消息,是被媒体和大众所唾弃的,而新闻评论也有约束,完全违背大众主流价值观的评论也会被编辑系统过滤掉。

当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所谓这种客观,其实也是主观的。

这种客观后面还是必须要迎合主流的社会价值观,而不是真正能做到真正的客观。

这时的大众媒体,并非是一个真相报道者,他只不过是社会主流观念与精英编辑共同合作的产物,白人私刑黑人时,媒体照样倒向白人,种族隔离,媒体照样支持,碰到战争也是一边倒支持政府。

媒体是商业机构,编辑不可能为了自己的个人观念去得罪主流的民意。

所以客观这一标准,有很大的进步,但依然被商业所约束、被客户观念所约束,其实是要大打折扣的。

从二十世纪初起,媒体企业的总编们,开始意识到,其实一个媒体总编的政治地位其实远高于那些众议员和州议员。

因为媒体的大规模扩张,让他拥有了影响大众的能力,甚至在某些议题上,媒体具备有引领的作用。

这时媒体企业将公信力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强化媒体的公信力和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媒体开始反过头来不断的修理政客和政府,以建立他在大众中是一个有责任心和公信力的机构,媒体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成为民间的意见领袖和维权代表。

自此,媒体被称为作第四权。

纽约最有分量的报纸《晚邮报》和《世界报》也感到了过渡时期的压力,报纸的各种开销和发行量成为反比,但具有知识色彩的报纸保持了原来的风格。

戈德金离开《晚邮报》后,这份报纸依然十分出色,怀特、奥戈登、斯特伦斯基继他之后,倾心倾力地投入到新闻事业中去。

威尔逊主持《晚邮报》的时代,编辑部的人员感到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崇高,在丑国新闻史上他们有着伟大编辑的荣誉,然而没有谁预料到柯蒂斯会在1923年吞并了这份出色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