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沉船

由于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和会上争吵不休,《停战协定》的有效期被一再延长。

公海舰队不得不继续滞留在斯卡帕湾,从冬天到夏天。

德国水兵们的情绪变得日益烦躁,尽管已经遣返了许多人,但是仍有数千名水兵留下来照看这支庞大的舰队。

他们当中不乏革命分子,这令鲁特不得不为自己的安全担忧。

最终,他搬离了公海舰队的旗舰“腓特烈大帝”号战列舰,转移到轻型巡洋舰“艾姆登”号上。

此举原因不难理解:

大型军舰上水兵数量众多,因而革命情绪也最为强烈,军舰屡屡滑向哗变的边缘;

而在中小型军舰上,由于官兵关系较为密切,水兵的态度相对温和,所以“安全”些。

然而,无论是革命派还是当权派,当他们得知拟议中的《凡尔赛和约》施加在德国海军身上的严厉限制以后,内部的矛盾立即消弭,转而一致对外。

根据这项和约,德国海军仅能保留6艘老式的前无畏舰,官兵总数不超过15000人。

这意味着眼下被扣押在斯卡帕湾的德国主力舰将不可能再返回祖国。

目前,协约国之间还在就这些军舰的命运进行争吵。法国和意大利坚持要分一杯羹,而英国当然希望留给自己用。

如果无法实现,则宁愿销毁这些军舰。无论结果如何,公海舰队的官兵——受到军人荣誉感的驱使——都不愿交出他们的战舰。

由于既无炮弹可战斗,又不可能开着军舰逃跑。

自行凿沉军舰是唯一可以接受的选择,从5月初和约草案被透露出来之后,德国人立即开始为此着手准备。

早在到达斯卡帕湾之初,英国人就已经对每一艘德国军舰进行了严密的检查,以防后者私藏武器。

哪怕是轻型武器也不行,当然也不可能让德国人保留炸药。

此外,德国人也被禁止使用无线电与外界联系。

所以也无法争取本土援助,一切只能靠自己。

唯一令德国人庆幸的是,由于只是作为人质扣留而非作为战俘拘押,英国人无权在德国军舰上长时间逗留。

这就给了德国人充分的自由,去破坏自己的军舰。

到5月底,德国人已经完成了一切准备工作。

但是何时动手仍然是个大问题,斯卡帕湾地处偏僻,消息闭塞。

鲁特又无法用无线电与本土联系,他主要的消息来源是英国报纸,不过都是几天前的旧报纸。

6月初,德国人从报纸上得知,德国政府已经于5月29日拒绝了条约草案。

这意味着和平谈判可能即将破裂,为了防止军舰落入敌手,鲁特通知各舰舰长,做好准备,随时准备凿沉军舰。

如果英国人强行登舰的话,甚至不必等他的命令,而立即行动。

好在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20日,鲁特又从一份四天前的《泰晤士报》上得知,协约国已经下了最后通牒,如果德国政府仍然拒绝接受《凡尔赛和约》的话。

自21日起,《停战协定》将被废止。协约国将与德国恢复敌对状态。

正是这个消息令鲁特下了最后决心,准备沉船。

事实上,就在20日这一天,德国议会已经投票表决,接受了令他们感到屈辱的《凡尔赛和约》。

1919年6月21日早上10时,海军少将路德维希·冯·鲁特身着全套海军军服,登上“艾姆登”号的舰桥。

他的参谋此时前来向他报告:

“英国舰队已于当天早上出海演习。只有一艘驱逐舰留在港内担任警卫。”

鲁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他随即下令在“艾姆登”号的桅杆上挂上了两面分别标有“d”和“g”图案的信号旗。

它的意思是“各舰注意,准备接収进一步的命令。”半小时后,鲁特又下令发出新信号“确认:第十一幕”。

瓦格纳在其著名史诗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就是以第十一幕作为整个故事的最后一章——《诸神的黄昏》。

由于“艾姆登”号停泊在舰队的最北面,仅有少数几艘德国军舰接收到这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