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菲尔德还创造出一种全世界竞相效仿的零售模式。
为菲尔德效力25年的哈里·g塞尔福里奇,从批发部的货物管理员一步一步晋升至公司的初级合伙人,并于1908年在伦敦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
这栋建筑是坐落于伦敦西区的美式销售的最佳典范,其构造设计理所当然地出自丹尼尔·h伯纳姆之手。
因为当初正是伯纳姆公司负责设计了现存于国家大道上的马歇尔·菲尔德旗舰店,即使这家商店如今已被梅西百货收购。
事实上,从建筑学角度,尤其是以瑞莱斯大厦为背景进行讨论时,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现存的百货公司是个复杂的结合体,建造于1892—1914年,经历了五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1892年,由时任伯纳姆公司首席设计师的查尔斯·阿特伍德操刀,并于次年8月完工开业。
在这之前,阿特伍德刚刚受命于伯纳姆,接过约翰·路特手中的接力棒,完成了瑞莱斯大厦的设计建造。
路特于1890年开始了瑞莱斯大厦的设计工作,但不幸于1891年1月去世,留下了这项未竟之业。
然而,尽管瑞莱斯大厦因其简洁实用的建筑风格——包括惊人的玻璃幕墙与小部分白色带釉陶板——而在建筑史上极具开拓意义,但阿特伍德在几乎同一时期设计的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整体却是传统主义风格。
正如阿特伍德接下来(同样是应伯纳姆要求)为哥伦布纪念博览会设计的大楼一样。
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的建筑细节古风尽显,钢铁框架外包花岗岩的设计表明这是一座传统的砌体结构建筑。
19世纪90年代初,芝加哥在艺术领域享有非凡卓越的地位,新旧建筑世界共存于此,这座城市在巨变的边缘摇摇欲坠。
在瑞莱斯大厦南侧的街区中矗立着路易斯·沙利文设计的最后一座重要建筑物。
这位建筑师在19世纪十年代的芝加哥,乃至在全美建筑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座建筑最初于1899年计划作为施莱辛格迈耶百货公司的零售商店,后于1904年被改造为卡森皮雷斯科特连锁百货公司的旗舰店大楼。
1901年,在瑞莱斯大厦的施工进度还未过半的时候,这家百货公司已入驻了它的底层,成为这座大厦的首位租户。
这座由沙利文设计、后来被称为沙利文中心的建筑,在他困境重重的晚年终于完工。
虽然后来它又经历了改建、扩建,但仍凸显出了沙利文早期划时代的建筑才能。
他在1896年提出,建筑应模仿自然的样式,或是人们所观察到的自然的样式,应该做到“形式永远追随功能”。
在他看来,在自然界中,形式只随功能的变动而变化,因此在沙利文中心,每层办公楼的外观看上去都是相同的,因为它们履行着同样的职责。
然而,在这同一座大楼中,底层的商店橱窗与顶楼的散步场所就因功能的不同而形式各异。
此外,沙利文还以植物作为其设计灵感来源:大楼看似深深植根于地下;
装饰物以自然有机的方式,独具匠心地向上环绕蔓延;
大楼顶部高耸于成排的“芝加哥窗”(通常由固定居中的大块玻璃与两侧较小的、可上下拉动的滑窗构成)之上,如植物茎上的花朵般绽放。
位于国家大道上,分两阶段建造于1899-1904年的沙利文中心。
路易丝·沙利文为这座百货商场进行了设计,后于1906年由伯纳姆公司对其进行了扩建改造。
国家大道以西的几个街区外,在西亚当斯大街与南拉萨尔大街交会处,坐落着1886年建成的卢克里大厦——这是由伯纳姆与路特设计的首幢重要高层建筑。
它外表洋溢着理性之风,细节处却极尽折中主义装饰之能事。
1906年,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对大楼重新进行了装饰改造,为它内部的庭院添加了精美华贵的天窗玻璃顶。
靠近卢克里大厦南侧,在西范布伦大街与国家大道交口处,矗立着建筑史上的惊世杰作摩纳德诺克大楼。
这座由约翰·路特在1891年1月份——其离世前,刚好完成设计的17层高楼,巨大宏伟、庄严超群,外部几无装饰。
摩纳德诺克大楼是极简主义风格抽象派建筑的力作——这一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大楼极具成本意识的委托人推动形成的,设计理念绝对前卫。
摩纳德诺克大楼南面、位于迪尔伯恩大街上的是费希尔大厦。
这座19层高、采用陶板包层的建筑是查尔斯·阿特伍德于1893年为卢修斯·费希尔设计的。
彼时,阿特伍德还在同时进行着瑞莱斯大厦的建筑设计。
费希尔大厦的正式落成已经是1896年的事了,而那时的阿特伍德却已突遭意外,英年早逝。
费希尔大厦与瑞莱斯大厦形成了极有趣的对照:尽管二者显然出自同门,但费希尔大厦古朴有余、玻璃饰物不足,似乎有意回避瑞莱斯大厦所标榜的前卫风格。
1887年,沙利文与阿德勒合作设计的芝加哥会堂大厦。
建筑恢宏简洁,充满都市气息。在它落成时,它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独幢大楼,也是芝加哥的第一高楼。
这趟非凡的芝加哥建筑史之旅现在即将达到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