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家对非国有经济的限制已经逐渐放开,人们逐渐也接受了所谓的个体手工业者和个体商贩(倒爷儿)。
现在,制约人们自主创业的已经不再是政策和思想观念,更多的是因为初始资金不足,导致人们迈不出这第一步。
孙卫国刚刚从孙大海那里听到了关于企业孵化的观点,他便动了心思。
孙氏投资公司闲钱很多,公司又有严格的直系亲属回避制度,使得他们的直系亲属想沾光都非常的难,还不如外人。
因此,孙卫国想为员工提供一份福利,直接对他们的直系亲属进行创业帮扶。
这的确是一种具有帮扶性质的孵化行为。孙大海和朱丽花都明白,其实各大家族为家族后代准备的青年创业基金,就是这个性质。
只是,要想把这种帮扶资金的申请范围从家族扩大到整个企业,工作量就会大大的增加。这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员,以完成全套的审核、调查、监督和审核等工作。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员工不同于家族成员,没有血缘和亲情作为一种主观性约束。光是一个诚信问题,就让孙大海觉得难以处理。
创业失败并不可怕,孙氏投资公司财大气粗,根本不怕这点损失。怕的是有人会以此为由骗投资,把这个福利政策搞得乌七八糟的,那就把好事办成坏事了。
孙大海正觉得头疼,朱丽华看出了孙大海的顾虑,便提出一个建议:既然觉得一步到位式的推广不好控制,不如提高准入门槛,先从公司高层或中高层做起,等以后经验丰富了,再慢慢扩大受益群体的范围不迟。
朱丽花到底是大家族培养出来的精英,处理这样的事情显得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和她相比,孙大海就像一个草根,实在是差了不止一个段位。
朱丽花的提议非常具有可行性,她和高屹一起动手,直接拿出孙家之前制定的创业基金管理办法做蓝本,再去找几个家族的相关资料进行补漏,很快就做出了一份草案。
草案交给了孙卫国,由他转交黄菲菲做最后修改,孙大海就算完成任务了。
没过多久,张静阿姨让张玉洁来叫孙大海到她家吃饭。吃完饭,她和张叔叔便拉着孙大海去了书房,向他打听起申请创业基金的细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