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朱丽花=凯瑟琳

“辛苦了,朱经理。”孙大海笑呵呵地说。

“你可以称呼我的英文名‘凯瑟琳’。你叫我朱经理,我觉得不大习惯。这次总算把未来大厦的手尾全部搞定了。设计图根据咱们的要求,已经三易其稿,现在终稿就在我包里,一会拿给你看。”

未来大厦——暂定名,这是架设未来投资公司在旧金山的圣塔克拉拉山谷买下的一块地,用于修建一座办公大厦和两座附楼的建筑群。

朱丽花1984年春节后加入公司,到现在将近两年了。一多半的时间她都是在美利坚,不仅要审核投资项目,更多的精力,则是围绕着这块地皮,进行各种谈判和磋商。

这块地皮位于圣塔克拉拉山谷,紧邻硅谷的核心区域,总面积将近五十英亩,约合三百亩。

这块土地为初次转让,出售方为圣塔克拉拉市政府,开价一千万美元。朱丽花经过半年的艰苦谈判,最终于去年下半年,以八百八十万美元成交。

购得土地只是开始,各种事务纷至而来。

好在朱丽花就是哈佛毕业的研究生,而后又在美利坚工作的几年,不仅熟悉当地的法律制度,还有自己的人脉关系,所以才能忙而不乱,迅速妥善地处理完全部手续。

成功购买到土地的同时,朱丽花就开始寻找合适的建筑设计公司,准备为设计做前期准备。

连续几家公司的设计师,看过照片等资料后,都认为硅谷中的企业,应该以追求舒适性、自由性为主导,这块地皮上的建筑,最好设计成低密度、低层建筑群。

这样的建议,并不符合公司的预期,同时也不能让朱丽花满意。所以她在征求了孙大海和乔宏伟的意见后,没有采纳设计师们的提议,而是继续寻找设计师。

最终,她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位于不远处的旧金山市一家建筑设计工作室,经过沟通,双方达成了设计思路上的一致。

紧跟着,就是签协议,现场实测,出草图,然后设计师和朱丽花又坐到一起,讨论、争论、辩论,几个回合之后,设计师回去制作他的第二稿。

带着二稿的设计师找到朱丽花,又重复上面的步骤,不过这次大的方面没有太多问题了,主要是一些细节的考量。

上周,朱丽花最终认可了工作室做出的第三稿,并在电话中分别向孙大海和乔宏伟汇报。

孙大海给她的指示,就是便宜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