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穿新鞋不走老路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1024 字 2022-08-26

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争水、争地、争资源等矛盾。

徐泽当然不会等到那一天才想办法,

他交给首批移民的任务,除了开荒种田外,

还有向土著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工具,并“输送”新奇生活用品的使命。

从这点意义上讲,

同舟社的确带着希望,为了“和平与发展”而来的。

但是,随着耽罗生产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急速改变,

其内部将会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

耽罗稳定了千年的社会结构将在新的矛盾冲突中逐步瓦解。

为防止个别耽罗“智者”能够看清真相,主动转移矛盾,把冲突引向同舟社。

移民就必须从一开始便展示不惧打仗的实力,震慑这些人不要胡思乱想。

给“开拓营”进行武装,恰恰是为了不打仗,或者最多打几场小仗。

精准把握此间的政策尺度,很考验施政者的水平。

正在耽罗岛筑城的李俊有这个能力,但独立营马上就要被高丽“招安”,并移镇勿良郡了。

而且,暂时代理吏曹业务的赵遹也不赞成使用李俊,

理由是要么统军,要么治民,

想要兼顾,很容易出纰漏,搞不好两头都落不到好。

徐泽知道赵遹没讲实话,他是担心这个当过“国主”的人会尾大不掉。

徐泽其实不怎么担心,

经过几年的连续敲打,李俊长进了不少,

应该很清楚自己的底线,不会再做蠢事了。

就算其人犯蠢也不怕,

尽管海军中曾与李俊关系密切的将领不少,

但同舟社军队各部之间交流很多,

还有监曹和宪曹共同监督,就连新兵招募和训练都有兵曹统筹,

不可能再出现五代之时的“牙兵”现象,没有人能将队伍单独拉走。

徐泽确定的“瀛州令”(耽罗岛被徐泽命名瀛州)是郑实。

郑实是寿张县料粮押司郑成的长子,

四年前,

徐泽建港之罘湾后,又开拓海东郡,手下人才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