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家人可不是什么坏人,对他相当不错,是个厚道人家,只是后来,这家人都不在了。
他来这边,就是找找过去的感觉,偶尔碰见这几个懂行的一聊,他坐一边儿听着,就仿佛回到了年轻时候。那个时候少东家还活着,也是与人这样侃侃而谈。人老了,就是爱回忆的。
而除了他们这些常来的,也有不懂行的人过来溜达,就,水平还及不得许桃桃的十分之一呢。
要说,真是不可能一个孩子都不像许老三,像是许桃桃,那就是十足的像他,她在这方面的天分好的出奇,运气也好的出奇。许老三其实有好多个货源,就首都好些个收破烂的,都知道把看着不错的东西拿过来给他。
他是不管好赖都要的,开店嘛,还嫌弃货多?
有些不值钱有不值钱的卖法儿,值钱是值钱的卖法儿。
许老三这边收的价格肯定比废品收购站好,除了与他相熟的几个,你介绍我,我介绍他的,一来二去,他这边就人多了。
而他发现,他闺女在的时候。这好货的概率格外高。
一点也不夸张。
真真儿如此。
许老三这边卖货不算多,人也不多,基本上过来的都是那么些人,送货的比买货的多,大家也不晓得,这是赚钱还是不赚钱。不过新年前,常喜的蒲记,顺利开张了!虽然楼上楼下都装修好了,但是暂时用不上楼上那么大的地方,基本都在一楼了,二楼以上没有开放。
常喜他们走的时候,后雇佣那个吃里扒外的姑娘也直接跳槽去了新店,就还在那儿干了。
不过就算她不提出来,常喜也不能要这种人。
她这边开了业,除了烤鸡烧鹅,泡菜这些常规,还多了炒菜,卤肉,这些都是有的。
常喜还雇佣了一个老大爷,这是他们店里的常客,原来是自个儿开店的,吃了常喜的手艺,觉得她是有能力的,索性关了店跟着常喜干。
他们又通过居委会雇佣了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