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的这位李尚书跟户部的程尚书,平日里就有些互相看不顺眼。程尚书觉得李尚书小气,李尚书觉得程尚书显摆,瞧不起他们工部,所以处处都要较劲儿。
程尚书听着这话也闭了嘴。早知道好像也没有什么,毕竟今年的汛期还没有到。如今才三月份,早些动手准备,总归是有用处的。
眼瞧着两位尚书大人已经跑过去了,周边围观的都啧啧称奇。看不懂的仍然觉得迷糊,有点脑子的却看出这水泥的用处了,心中对赵元邑更是佩服至极。这位小殿下前些年因为钻研奇技淫巧还被御史参了一本,谁想到他这奇技淫巧也不是没有成效的,先不说那两间门面铺子每年给朝廷带来的收益,就说这水泥,也绝对是前途无量的好东西。多的是地方能用得到它。
户部尚书跟工部尚书能够想到的东西,皇上又怎么可能想不到呢?只是他不急,这东西就是他儿子的,配方在他儿子手里捏着又跑不掉,急什么?
皇上笑呵呵地对着赵元邑招了招手:“十七啊,你这水泥献得好啊。”
赵元邑道:“父皇,儿臣献给母后不是水泥,而是水泥路。”
“怎么说?”
“儿臣叫人在京外铺了一条这样的路,比这宽两倍,可容四辆马车并行,从京畿的水门处饶鱼村、杏林村以及个中市镇一路到城东门。”
皇上算了算,哟,那可得有好长一截呢。从水门到城西有一条路,到城门还从来没修过正经的路呢,虽然有点远,可是这路修的平整啊。
自己儿子那一点小动作,皇上又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他不仅知道赵元邑在修路,他修路的那些人还是皇上指派给他的呢。这些年勤政殿里头进了不少侍卫,那些侍卫无一不是世家大族里头出来的,皇上让侍卫长盯着,碰上什么好的忠心的便送到韩五郎旁边。
韩五郎是十七的人,与韩五郎亲近的人,要不了多久便会被送到十七跟前。皇上这样费心思地给自己儿子送人,不过也就是担心他年纪实在太小,哪日若与老三老四斗起来,吃了大亏就不好了。再者,皇上今年年岁已经不小了,再过几年便到了知天命的年岁了。可他的儿子却只有十四,父老子幼,皇上如何能不为他多考虑考虑?皇上谁知道他在偷偷摸摸地修路的,只是没想到他的修路的法子,如此别具一格。
赵元邑又说了一句:“因修的这条路是给母后修的,所以还请母后给这条路赐名。”
不少官眷后妃立马恭贺皇后,直道十七皇子孝顺。
皇后听着只觉得顺耳,笑着说:“取承平二字如何?”
众人只说极好。
皇上却多看了皇后几眼,承平本来是他们夫妻二人琢磨着给十七取的字。好家伙,十七把这个路的名字让皇后取,皇后又取到他身上了。皇上想着心里又觉得酸的慌。她们母子俩人都是亲亲热热的,把他这个当父皇的给撂到一边去了。他过寿的时候,也没见十七这般上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