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最热闹的年(六千字)

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参娃 3628 字 11个月前

这一片扯了好多灯,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晚间,灯光亮起,也是格外漂亮,都不用去松江河看冰灯了。

参场小学北面也有大片空地,那头则是修了雪长城,一端是台阶,另一端是长长的斜坡。

那斜坡可是孩子们玩乐的最好的地方。

弄个小爬犁,从上面一下子就出熘下去,能出熘老远。

有的孩子没爬犁,索性找块塑料布或者纸壳子垫着,也能滑下去,照样玩的挺高兴。

而小学操场,从寒假一开始,就弄了个滑冰场。

参场小学的体育老师,寒假里教孩子们滑冰。

许海清这一冬天就没闲着,上午去滑冰,下午学唱歌跳舞啥的。

过年期间老师不教学生了,滑冰场开放,周围的孩子可算捞着了,穿着自制的冰鞋,玩的那叫一个欢。

初一晚上,公司大楼这边燃放烟花。

周围的住户、厂子的工人,都聚在周围,仰着头看烟花。

还有些人懒得来挤,就在自家院子里看。

这些烟花,可不是三十晚上各家放的那些。

这都是找地方专门定制的,烟花飞的高,炸开会呈现各种图桉,特别漂亮。

晚间,许世彦等人也都来看烟花了。

瞧着天空里炸开那些五颜六色、鲜艳美丽的烟花,周围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惊呼。

“这半个来钟头的烟花,得花不少钱吧?”

苏安瑛站在许世彦身边,仰头看着天空炸开如花朵一般美丽的烟花,随口问许世彦。

“嗯,得十几万呢。过年嘛,就图一个乐儿。

大家伙儿忙忙叨叨这一年了,整点儿新鲜的让他们也都放松放松。”

许世彦笑了,伸手把媳妇搂过来,俩人靠在一起,仰头看着烟花。

“这个挣钱吧,需要算计,怎么样才能挣更多。

花钱不用,怎么花着舒服就怎么花,只要大家伙儿高兴,这钱花的就值。”

初一就这么热热闹闹的过去,初二韩立伟带着许世琴还有俩孩子回来。

这一大家子凑齐了,拍全家福、烤全羊、涮锅子,热热闹闹又是一天。

到了初三,许世先等人都得陪着媳妇回娘家,这一大家子人团聚了六七天,也该各干各的。

许成厚老两口,给儿子们预备了不少东西,猪肉、鸡、大鹅,萝卜白菜,过年炸的那些零食、皮冻等等,每家都不老少。

“哎呀,爹、妈,我们家里也都有。

这些还是留着给二老吃吧,真不用给我们。”

许世先几个一看,这还了得?老爹老妈这是打算把家里搬空了吧?那可不行。

“你俩住楼,老四住的是单位公房,没菜园子。

别以为我不知道啊,你们那是吃一口东西都得买。

这些萝卜白菜都是你爹种的,年前特意从地窖里起出来,挑好的留给你们。

回去先吃这些,那些干豆角、干茄子、蕨菜、猴子腿儿啥的能放的住,留着开春没菜吃的时候再拿出来。”

许成厚和周桂兰不由分说,直接把东西塞到了许世先、许世德、许世祥三家的车后备箱里。

来的时候,后备箱装了不少给爹妈的东西,回去的时候,爹妈又给他们把后备箱塞满。

这里面,承载的绝不是食物那么简单,而是老人对儿孙的呵护疼爱之心。

“爹、妈,那我们就走了啊,二老多保重,回头有啥事儿就打电话。

我们几个现在也都有车,回来方便。”

这哥几个都升官儿了嘛,够级别配车,如今这年月管的不严,开车回来也没事儿。

“老三,那个咱哥几个勤联系着,你这头有啥事儿呢,记得招呼我们。

爹妈就得你两口子多费心照顾了,我们离着远,照看不到。”

许世先回头,又跟许世彦说了几句。

“嗯,大哥放心吧。咱爹咱妈体格都挺好,啥事儿也没有,我和瑛子会好好照顾他们。”许世彦冲着兄弟们点点头。

就这样,许家兄弟几个都开车走了,许世彦和苏安瑛两口子,也领着孩子们去了苏家。

去年苏安瑛和苏安芬两家都在羊城过的年,苏家没能聚齐。

今年好,一家子姐妹六个都回来了,苏家这下子大团圆。

苏维忠老两口看着满屋子的人,高兴地合不拢嘴。

连襟几个凑一块儿,喝酒、打牌、吹牛皮,反正玩的都挺高兴。

正月初四到正月初六,参业公司联合东岗镇上,一起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演出。

演出在电影院举行,如今哪还有人看电影啊?电影院早就闲置了,那些座位也都坏了大半无法使用。

电影院不盈利,也没人修,就这么扔在那儿没人管。

东岗镇这个电影院很大,里面能容纳不少人呢,所以就用作演出场地了。

东岗镇下属各村、镇上各单位、学校,参业公司各厂、单位,全都派了代表来参加演出。

参场小学也选派了节目,而许海清,更是参场小学代表队挑大梁的那个人,演了好几个节目。

这小子,跟他们学校的一位老师搭档,演了一段儿相声。

别看他人小,上台了倒是丝毫不怕,跟老师一逗一捧,把底下的人逗得前仰后合哈哈大笑。

后头,又跟同学们一起大合唱,许海清是在前面领唱的那个。

到最后,这小子还上来,又给来了一段儿快板书,更是引得满堂彩。

“三哥,我看你应该把海清送出去,专门学学曲艺。

这孩子,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哎幼,你说他咋这么好玩儿呢。”

杨钧显、黄胜利、赵建设等人,都坐在最前面那一排座位上。

看着许海清在台上表演,杨钧显忍不住感叹道。

“嗯,不急,还是先把书念完了再说吧。

咱家这条件,说句有点儿狂的话,海清将来就是啥都不干,也能好吃好喝过一辈子。

孩子有兴趣挺好,可不能指着兴趣吃饭。

你看那些曲艺演员在台上挺风光,底下也是吃了多少苦。”

这事情,许世彦早就想过了。

在他看来,就算许海清真是这块料子,眼下也不能送走去学,他舍不得孩子吃苦。

孩子还小呢,念书要紧。

将来要是许海清真的就对文艺感兴趣,那简单啊,考个艺校啥的也不难。

眼下不行,只能当兴趣培养,主要精力还是得放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