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火候已到(六千字大章)

国姓窃明 浙东匹夫 3439 字 2022-10-14

安庆那边,方以智果然没让沈树人失望,他终于在正月初十这天,完成了对蔺养成的迫降,

并且让人飞马快船来报、从安庆到南京四百里路,一天就走完了,正月十一半夜,把消息送到沈树人手上。

沈树人对此很满意,嘉奖了方以智的信使,表示让方以智和史可法放心,一定会好好运作这项功劳,让大家都得好处。

随后,沈树人又仔细看了信,大致问了一些补充情况。得知方以智的劝降过程算是有惊无险,方以智还亲自带着区区数十骑随从,就深入大别山贼巢,当面劝降,

蔺养成也迫于物资短缺、援军断绝,最终承诺接受改编,立刻带着兵马下山向张煌言部缴械投降。只有一小部分身陷飞地、被安庆这边黄得功包围的人马,选择了向黄得功就地投降。

这一方面是因为听说沈树人比较厚待下属,跟他混待遇比较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黄得功比较凶暴,杀人如麻,蔺养成思前想后,觉得还是投降一个文官比投降一个总兵更能保住性命。

至于更具体的劝降经过,沈树人也没有亲见,实在脑补不出来。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方以智这人也颇为擅长纪录自己的“英姿”,他亲身涉险深入大别山,那也不是白深入的。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照片也没有油画家给他自拍表功,可方以智也算江左四公子之一的大文学家,一路上他写了三首诗赞美了大别山沿途的雄壮险峻景色、还写了长长的诗序,专门阐述此行的前因后果。

最后还写了一篇水平不在张岱、顾炎武之下的散文,详述自己“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事迹,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是鲁子敬单刀赴会呢。

这些散文和写景诗,方以智当然也抄了一份、随同报捷密函一起,送到了沈树人这儿。

沈树人知道这些东西该怎么用,到时候跟周延儒讨价还价要官的时候,这都是证据。

另外,除了方以智劝降蔺养成成功以外,这几天,北方还有好几条重要军情。

首先,是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李自成终于在腊月中旬,就放弃了对开封城的第一次围攻,持续三个多月的开封围城战役,正式以官军的大胜告终。

据说李自成的嫡系部队死伤损失倒是不算太惨,可罗汝才、马守应这两部去年下半年新近依附李自成的贼酋,却是损失更惨,以至于流贼内部都出现了一些裂隙。

这事儿其实一个月前就发生了,只是河南官场上的主要官员们,都怕是李自成有诈、假装撤退再杀个回马枪,所以没敢第一时间上报。

直到除夕、新年都过完,确认流贼确实逃远了,河南官府这才兴高采烈上报捷报。

因为急报主要是往北京送的,其他方向上只能等消息自然扩散,所以南京这边,也在河南通报后将近十天,才收到这个消息。

另一个消息,则是一条噩耗,也跟李自成在开封战败退兵的后续举动有关:自腊月中旬从开封退兵回洛阳盆地后,李自成只是短暂休整,又出人意料地趁着寒冬腊月,掉头往西进攻。

结果,朝廷在去年洛阳失守后新任命上任的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当时正从陕西出潼关、崤函道,向河南方向威慑洛阳,试图收复失地。

傅宗龙兵马其实也不多,这么做非常冒进,因为陕西早就被打烂了十几年,是崇祯年间朝廷力量最弱的一个省,傅宗龙上任后根本拉不起什么嫡系人马。

他只是觉得李自成已经离开了洛阳,要全力东进开封,这才敢来掏李自成的后方。

谁知李自成兵败掉头,直接就在古函谷关外撞上了傅宗龙部,两军交战,直接把傅宗龙包围,血战十余日,最后将其斩杀于乱军之中。

好不容易刚凑起半年的大明陕西军,又全部白给送掉了,余部都投降了李自成。

只有其中一部、由陕西宿将猛将贺人龙带领,他原本就不赞成傅宗龙轻敌冒进、深入河南,这次傅宗龙被围后,他也见死不救,保住了自己的有生力量。

而贺人龙对外公布的不救理由,则是“当时傅宗龙已经被李自成团团包围,不可能有求援信突围送来,所以那封求援信肯定是李自成的人假冒送来的,目的是把我的部队也诱出古函谷关歼灭”。

这个理由暂时听起来还站得住脚,朝廷也只能认,等于是贺人龙也已经事实上跟左良玉一样,成了养兵自重的军阀。

陕甘三边的总督死了,朝廷只好让陕西巡抚汪乔年,暂时接替死者的工作、继续节制贺人龙部,守住陕西,堵死李自成回老家之路。

这一系列的兵败噩耗,就发生在正月上旬,不过因为噩耗传得往往更快,所以跟河南战场那边拖拖拉拉的捷报、差不多前后脚送到各地。

南京这边,也在正月十二得知了这个消息,一时人心惶惶。

沈树人觉得火候差不多了,终于在正月十二这天,让父亲通过仇尚书、摆酒请客周延儒,顺便跟周延儒聊聊国家大事、谈谈对北方战场的看法,顺便为方以智等人邀功。

——

s:以上已经六千字。

前几天有人喷我剧透,我也认了。但是写明末,我也有些不适,只能这样。主要是明末的氛围经常喜欢喷和争辩谁是坏人,基本上历史上东林、阉党、任何一个明末派系,都有无数人喷他们是垃圾,汉奸。

以至于写书的人,一旦要攻讦对付某一派系的人,拿他们当反派,就不得不澄清:我不是说马士英是坏人,就代表他十恶不赦,更不代表他的敌人是好人……

如果这些话说得不够四平八稳,立刻有一堆人出来搞事情。

当然,如果为了流量,其实适当引战搞争议也没什么,还有利于书的出圈。这年头为了火就不能怕人骂。

但偏偏我这人比较要脸,我有时候宁可不火不出圈,也不想引战。尤其这本书本来成绩就差,我就更要脸了。

我就只能在反派出场之前,稍微剧透一点——甚至都不叫剧透,只是写一下这人历史上干过哪些坏事,提前拿来盘点一下。然后表明“主角要对付他,并不等于主角跟他的政敌是一派的,不代表主角觉得他的政敌就是好人”。

你们爱觉得谁是坏人都行,觉得明末所有人都是坏人都行。

第一次接触明末,这也是第一次对这个问题深有感触。明末简直任何派系都被人喷得恶臭,就没什么人是大部分读者心中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