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自己的身体,黛玉自己心里清楚。连着一个多月来的瑜伽,略微有了些成效,如今她的饭量也增了一些,一顿能吃一小碗粳米饭,一些肉糜也能克化得动,这在以前,简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进了腊月,林府也开始准备年关之事,贾氏每日里的事也多了起来,开宗祠,着人打扫,收拾祭器;府上各处也要扬尘,庄头们开始往府里送账目收成,还有节礼。

贾氏也要安排往亲戚近友家里送节礼,每日里拿着礼单和账本各种斟酌,没顾得上照顾儿子的时候,也都是黛玉陪着弟弟玩耍,姐弟俩的感情也是与日俱增,到了弟弟一醒来没有看到姐姐,就会裂开嘴大哭。

腊八节的前一晚,贾氏安排灶上的把要用来煮粥的豆子都泡了出来,拿着单子勾勾画画。黛玉倚了过去,看到单子上挂在第一位的是荣国府,明明认识字,她装作不认识,问道,“娘,咱们都要送去谁家呢?”

“原本也应该送往宫里去的,景安宫娘娘毕竟也救了你的性命。但吃食一向最好不要往宫里带,少不得你爹爹亲自去向八皇子殿下磕头谢恩。这腊八粥往年怎么送,今年还是怎么送,你外祖家肯定是要送去的。”

这排在首位的就是外祖家,黛玉看着上面“荣国府”三个字,不由得撇撇嘴,说起来,看书的时候,觉得荣国府似乎也没什么坏人,对宝玉也好,那些女孩子们也罢,甚至环哥儿都没有什么反感,可是就整体而言,她真心不太喜欢外祖家。

灶上的管事过来了,贾氏吩咐道,“这粥往年是三种,今年就多添一种咸的吧。北街老太太说是不喜欢甜的,就单单只熬上一份,炖得烂烂的,送过去。”

黛玉对北街老太太的印象并不深,不太听得懂究竟说的是谁。三岁的小黛玉,脑子里记的东西并不多,而书上也从来没有提过这些人物。

她坐在炕上和小丫鬟雪雁翻花绳,檐哥儿躺在一边,看得兴高采烈,不停地蹬着两条胖墩墩的腿,穿得像头肥肥的小企鹅,两只胳膊挥舞起来都那么艰难,一双明亮透彻的眼睛里,映着烛火,冒着八颗门牙的肉红的牙床露出来,口水不停地往脖子里淌着。

花绳到了雪雁的手上之后,黛玉扯起了帕子,给弟弟擦了一把口水,手指头又在他圆乎乎的脸上轻轻地戳了一下。她已是难以想象,这么可爱的弟弟,若没了,她的心得多难受,不由得俯下身去,在弟弟的额头上吧唧一口,心里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都要护弟弟周全。

这么黏她的弟弟,无法割舍的血脉相连,彼此影响着对方的命运,种种,都让她无法接受弟弟的不存在。

林如海今日回来得有些晚,下衙后,专程去了宫里,等了好些会儿才等到从学里出来的八皇子,两人站在风雪里说了几句话。八皇子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说了一句,“既是如今食量增加,想必腊八粥也是克化得动的了?”

林如海因女儿身子骨弱,素来教女以惜福养身,吃食也务必精细,以养脾胃为要。如今,他想着腊八粥里,豆子占多数,粳米反而不多,食得多了容易胀气,方斗胆委婉拒道,“虽说食量有增,也仅限于粳米粥饭,旁的食物,因怕辜负了殿下一向爱护之意,不敢令其贪食。”

云臻冷哼一声,他自小聪慧,很有些察言观色的本事,也因此有些骄傲,便非常不喜臣子下人们在他面前自作聪明,刻意欺瞒。因此,明明知道,林如海是不肯叫自己的女儿吃腊八粥,怕的是又伤了身,他却偏故意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