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兄弟阋墙

司马炎点了点头,又说道:“朕原本打算给卫瓘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无奈百官坚决反对,都说卫瓘丧师辱国,先丢长安,后败渭水,如果不降职罢官,恐怕难以向天下人交代,让朕就是想强留卫瓘都难。”

杨艳无奈轻叹,说道:“这事情确实让陛下为难,卫瓘上任不到半年就两遭大败,如果强行继续留用于他,确实很难向天下人交代,就是不知道陛下打算下一步怎么办?”

“朕打算让陈骞和卫瓘互换职位。”司马炎答道:“让陈骞接任三州兵事,让卫瓘到豫州去戴罪立功,至于齐王嘛,适当给点封赏,调回京城听用。”

“那如果群臣继续反对怎么办?”杨艳追问道:“齐王在朝中深得人心,希望他手握大权的文武官员可不止一个两个。”

“那朕就和他们一争到底。”司马炎咬牙说道:“总之一句话,齐王必须回朝,雍凉益三州的兵权,也绝对不能交托给他!”

和张志预料的一样,汉军故意送给司马攸的一场胜利,确实把晋帝司马炎给逼到了风口浪尖,同时张志还没有想到的是,这件事情,还在洛阳城中引起了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不但挑起了晋廷的派系斗争,还让晋廷内部出现了君臣对立的可怕情况。

以贾充为首的大部分晋廷官员都强烈支持司马攸接管西线兵权,至于理由也很简单,卫瓘的表现太过让人失望不换不行,而司马攸做为洛阳派去的救火队长,不仅成功的逼退了入侵关中的汉军,还在汉军身上捞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胜利,摆明了是接管西线的最为理想人选,理所当然应该就势坐镇西线,接管兵权。

与司马攸有过节的荀勖和冯紞等晋廷重臣则截然相反,一是看出了司马炎的心思不想让亲弟弟掌兵,二是自己也不愿意看到司马攸掌权,便拉着一些人站了出来竭力反对,主张把司马攸调回洛阳,另换一名能臣出任西线,而司马炎本人虽然十分赞同此举,无奈荀勖和冯紞等人的政治力量却过于薄弱,无法掌握舆论主动,说话的分量不足。

然而斗不过挺齐派倒也不是荀勖和冯紞等人无能,主要还是挺齐派的势力实在太过强大,不仅晋廷的头号重臣贾充和他的党羽坚决站在了司马攸一边,就连接替羊祜担任中护军的羊祜堂弟羊绣,还有许多司马家族的重要成员都站了出来替司马攸说话,另外还有张华、曹志、向雄和王济等晋廷大臣也是坚决力挺司马攸,在人数方面占到了绝对上风。

甚至就连司马炎当众发了脾气也没办法,被中正大院子弟控制的有司衙门仍然还是一日数表数十表,坚决力挺司马攸掌管西线,也坚决反对司马炎让陈骞和卫瓘互换职位的决定,还越俎代庖的提出建议,让卫瓘改任雍州刺史,让石苞改任益州刺史,共同听从司马攸的号令指挥。

如果说司马炎是一个强势的开国君主还好说,无论多大的反对声音也肯定左右不了司马炎的坚定,然而在朝廷百官众口一词的坚决反对面前,靠父祖遗荫登基的司马炎却是压力山大,迟迟下不定决心力排众议,不顾一切的按照自己的决定调整人事,也不得不后悔自己的一时糊涂,给了能干弟弟大展拳脚的机会。

还有让司马炎恶心的事,人事调整的决定还没有做出,他的宝贝弟弟司马攸就已经开始了在关中搞风搞雨,一边安抚百姓恢复秩序,一边升赏迁罚立功有罪的军队将领,同时还不断写奏章向洛阳要钱要粮要兵,要补强关中防御和重建关中军团,完全是把自己当做了西线主帅看待,渴望接管西线大权的心思也几乎是溢于言表。

在这里的情况下,司马炎当然也就只剩下了两个选择,一是顺从百官之意冒险起用司马攸掌兵,二是不顾一切的强行换人,而经过再三盘算后,司马炎却又发现自己最好还是得做出让步,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西线现在是粮草、军需和军队无一不缺,而调拨粮草军需和扩军备战只南宁是让朝臣去做,自己不可能亲力亲行,倘若自己不顾众臣反对坚决任用陈骞,扯皮、掣肘和故意拖后腿的牛鬼蛇神肯定层出不穷,到时候西线的战局肯定更是一片糜烂。

被迫留用司马攸却不同,朝廷重臣几乎全部站到了司马攸一边,倘若司马攸掌权西线,晋廷百官肯定会顷尽力量全力支持,既可以稳住西线局面,也可以创造反攻机会,于国于民于己都是一件大好事——毕竟,江山是自己的江山,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江山完蛋。

也正因为考虑到了这些利弊,犹豫再三之后,尽管心里一万个不乐意,然而司马炎还是咬牙做出了决定,终于点头同意让司马攸接管西线三州军事,把卫瓘贬为雍州刺史,让石苞出任益州刺史,帮着司马攸掌管西线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