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9页

没有哪个做儿媳的,因为和婆婆有仇恨,就取人性命。

太后不仗义,她不可能丧尽天良,否则她岂不是比太后还要不是?

现在,想来太后知道种种实情后,心中肠子都悔青了吧。

那么,余生就让太后在悔恨中度过吧。

出了太庙,若音说话算话,看在馨妃将功赎罪的份上,保住了馨妃的性命。

她还命人给馨妃重新弄了个腰牌和身份,让她在后宫的养老宫区住着。

馨妃当妃子的时候,一点风吹草动,若音和四爷就立马知道了。

如今不过是个庶人,便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了,若音也不怕她兴风作浪。

馨妃落得这个地步,若音其实知道因为什么。

馨妃就像那些言官谏言的那般,因为四爷专宠她一人,引起后宫的嫉妒和斗争,所以后宫不得安宁。

不止是若音把四爷当做丈夫,后宫所有人,都把四爷当做丈夫,当做天。

她们甭管得宠不得宠,一生只这么一个男人。

她们由于官女子的身份,生下来就是要参加秀女大选的。

满洲八旗里的旗人,拿着朝廷的月俸,男子习学武,女子入宫,回报朝廷。

所以,若音觉得这件事,馨妃是动了坏心思,但她和四爷多多少少有些许责任。

也不能说是谁对谁错,只能说错在她们生在这个时代,她们是这个时代缩影下的悲哀。

至于贤太妃和太后的恩怨么,若音认为这贤太妃已死,恩怨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