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页

进屋后,苏麻喇姑身边的奴才,递了若音一个红木匣子,“四福晋,这是主子赏赐给您的孝德玉如意,还有给大阿哥的玉佩,作为您这几天侍奉的赏赐。”

“不不不,姑妈为大清辛苦了一辈子,我侍奉几天又算得了什么,怎能要姑妈的赏赐,况且,姑娘的赏赐太过贵重我实在受不起啊。”若音诚惶诚恐地跪下。

在清朝,素有“凡如意必有寓意,凡寓意必有吉祥”之说。

它不仅材质珍贵,所蕴含的寓意也尤为深刻。

而这孝德的玉如意,就更为贵重了。

“丫头,你起来吧。”苏麻喇姑斜斜靠在床沿,道:“我说你受得起,你就受的起。”

若音在奴才的搀扶下起身,抬头就不解的看着苏麻喇姑。

“因为你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候的自个儿,那时候太皇太后躺在病榻前,我就是像这般,无微不至的照顾她,不求回报。”

“但你这几天,比年轻时候的我,还要细心,我看的出来,你是个孝顺懂事的,不像她们,觉着我老了,不中用了,什么都不懂,其实谁好谁不好,我心里跟明镜儿似得。”

若音把手规规矩矩地放在腰间,低眉顺眼地道:“姑妈言重了,我只是做了自个应该做的。”

“瞧瞧你这说话的语气,简直跟我当年一模一样。”苏麻喇姑说着,似是陷入了美好的回忆当中,眉眼弯弯的。

“当年太皇太后跟我说:丫头,你伺候了我一辈子,又把皇帝伺候得妥妥帖帖,如今老了老了,还要你在身边伺候,真是辛苦你了。我说:我就是个奴才,只是做了自个应该做的,却不曾想,让皇上和太皇太后如此看重。”

苏麻喇姑说着,轻轻咳了几声,对若音道:“但愿你以后在孝敬父母之余,也能孝顺如今的太后,她老人家啊,一辈子也挺不容易的。”

若音知道,她说的太皇太后,指的是孝庄。

而她口中的太后,就是当今太后。

但是,她怎么从她老人家口中,听出一丝丝悲凉的气息。

酒像个临终的老人家,离世前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