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时候想要转变一个人的看法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就好像现在的李勣。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李勣想到了自己才刚刚看过敌军的惨状,再将其代入到自己这边来……
李勣猛地打了个寒颤。
“的确是应该重罚!”李勣狠狠的点了点头,有点儿咬牙切齿的意思。
出征在外的武将最讨厌的事情有四件。
傻毕的领导,傻毕的下属。
捅刀子的文臣,残次品的装备。
现在的李勣很明显就想到了其中之一。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李勣点头姜云明也准备严肃处理。
炮弹的木箱上都是有名字的,制造炮弹工匠的姓名以及制造引信工匠的姓名。
每个装填炮弹的士兵都必须收好他装填过炮弹的箱子,在结束后去军资处登记。
但是战场杂乱且紧张,而且炮弹基本上都是朝着一个方投射的,即便是统计名字以及贯彻到每个装填炮弹的士兵身上也很难就有问题的炮弹到底是谁造的这一问题得出明确的结果。
不过没关系,姜云明一开始就没打算很直接的搞清楚问题炮弹是谁造的,到时候只要结合战场上装填炮弹的士兵以及火药署的工匠们的证词就好了。
误杀的情况在所难免,姜云明打算用极为严苛的刑罚来制止制造次品炮弹的事情发生。
如果有选择,他也不愿意这样做,但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李勣是河北道行军大总管,虽然和姜云明同样都是挂着大总管的名头,但就辽东道和河北道的差异也使得姜云明在战场指挥上要矮李勣一头。
这并不是有明确规定的,只是潜规则,但姜云明不打算违反这个潜规则。
“你成长了。”在了解过姜云明的办法之后李勣发出了一声由衷的感叹。
他并不是第一次见证姜云明的成长,但这却是他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
当初那个在朔州城下,那个对着被解救的汉人女子毫不吝惜地散发着怜悯之心的少年。
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