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老板不负责,公司反而发展更好

两人一个负责一个机加车间。

实际上杨德志的权力更大,因为他是精密车间的负责人。

现在整个厂里,大部分普通机床都完成了数控化改造。

只不过,赵杰跟客户对接得比较多,而杨德志平时更多的时间则是在技术研发上面。

“厂里没说增加设备,咱们说什么都没用。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挖掘我们工厂现有的生产潜力。”

杨德志也知道问题所在。

别说他们。

就连其他的机械加工厂,业务也都非常饱满。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

“咱们现在大部分的粗加工都外协了,厂里的产能也发掘不出来多少。”

现在粗加工都是外协。

半精加工以及一些精度不高的在赵杰的车间,精加工跟精度高的由杨德志的车间负责。

真挤不出来什么更多的产能了。

“你看要不这样,咱们把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以及半精加工业务都外协出去。”

“这不太好吧?”

杨德志愣了。

要是这样,产能可以翻好几番。

而且利润也会进一步增加。

虽然说成本什么的会增加不少,但是这些增加的成本,只是采购原材料等。

很多配套的外协厂都已经合作了这么久,什么技术水平都是了解的。

“新厂那边还有几百台设备正在安装呢。”

之前谢旸为了加深跟滇南一机的合作,订购了一批普通机床用于改造数控机床,全部都安装在新厂房里。

这一批设备,目前尚未安装调试完成。

真正扩大机械加工业务,要等这批设备投入使用。

“即使那批设备投入使用,如果不扩大外协规模,咱们这边也很难扩大供应量啊。”

赵杰叹了口气。

业务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老板不会有意见吧?”

杨德志虽然是谢旸让侯平去挖来的,甚至现在精密车间的很多员工都是他来这边后,发电报把天府机械厂的技术员跟技术工人给挖过来的。

可终究觉得不适合代替谢旸做出决定。

“老板才不管这些事情。你看咱们车间,从最开始你来的时候他搞过,数控系统开发出来后,现在他还有过问过么?”

赵杰一脸无奈。

遇到这样不负责的老板。

能怎么办?

“那行,先试试吧,规模先不要太大,技术跟质量这块,一定得严格控制。”

杨德志算是明白赵杰找自己的目的了。

赵杰担心一个人搞这事情,最后杨德志心中不爽,或是到时候老板不爽……

两个人扛的事情,总比一个人能扛得多一些。

反正老板给了他们足够的权利。

只要中间不涉及太多的利益往来,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咱们还是应该跟滇南一机那边联系一下,怎么说也是有着深入合作的。咱们的配套厂,如果使用他们的设备……”

想了想,赵杰觉得,这事情还是得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

旸宏科技本来就跟滇南一机有着深入的合作。

目前滇南一机也是旸宏科技最大的用户。

当然,更多的是,介绍了设备业务,他们也能拿到一些信息费。

这并不违反公司的规定。

“对!很多外协厂想要扩大规模,却没有资金,咱们提供的业务可以担保……”

杨德志倒没有想那么多。

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可以给滇南一机带来销量,解决了外协厂因为资金不足而无法采购设备的问题,也能解决目前他们本身因为不会进一步采购更多设备而造成的产能不足等问题。

杨德志属于那种传统的技术人员。

所以,他没有去考虑是否自己能从中拿到一些什么好处。

之前连业务什么的,都不会去对接。

商量好后,两人一起找了滇南一机在这边办事处的负责人。

负责人大喜。

就愁着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呢。

两人上门来的说的事情,完全就是瞌睡遇到了枕头。

同时表示,只要两人能帮他们获得订单,该两人的绝对不会少。

于是,两人开始分头去跟各个外协厂联系。

只要有业务的工厂,谁不想快速扩大规模?

规模越大,成本也就能降得越低。

一直都苦恼资金不足无法添置设备的众多小厂的老板们,一点犹豫都没有。

滇南一机的机床,本身也就不差。

至于是否改数控机床,现在根本就不去考虑。

数控机床成本高。

普通机床虽然效率低一些,数量上去了,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