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来临之前,报纸始终是控制舆论的一项强力武器。而在广播电视这些电气时代的产物出现之前,报纸的作用更是超乎想象的强大。
赵亮今后一统全国,要改变中国的命运,开创一个大大的大时代,就不可能让中华大地继续‘沉沦’于古典时代而无法自拔的。
要开启民智,普及教育自然是必须的,而报纸同样也是必须的。
当然了,现在还是大青果。报纸是不可能被正儿八经的宣发的,赵亮能够搞的就只有校报和厂报之类的了。
校报优先于厂报,因为校报针对的是技校和学堂的学生,后者这一群体的文化水平更高,识字率比之纺织厂、工坊、矿场的那些工人们可高的多了。
而校报的内容也不可能有任何的过分之处,因为这是面对大众的,根本不可能做到保密。而乾隆后期正是文字狱频发的年代,现在几乎是一年一次大案,更有小案无数。
所以眼前的校报非常本分。
重点在于表扬技校学堂的优秀教师学生,重点在于学生们的文章和诗词,次要篇幅才是天下的奇闻趣谈,最后才是海外的地理、历史一类。
报纸散发着一股油墨的味道,这是赵亮从澳门直接引进来的,同时搞来的还有一部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机。这玩意在西方世界已经流传三百年了。
赵亮就叫人全抄了一遍,山寨出了二十多部铅活字印刷机。因为他出了要印刷校报、厂报之外,还准备进入书籍印刷行业。
这用油墨的铅活字印刷术,成品的效果比之老式的雕版刻书印刷可便易也便宜多了。
准确的来说,赵亮现在用这法子印刷四书五经,成本价格也就二三十文,这还是装订好了的。
可市面上的四书五经、论语等书籍呢,少则一二百文,也就是平常书生的手抄本,贵的精装本就要上七八百文。
以乾隆三十八年朱筠椒刻《说文解字》8册,封面钤有“每部工价纹银五两”朱文方印,每册六钱二分,也就是620文。
可想而知赵亮进入了印刷业之后,会对这一行当形成多么大的冲击。
尤其是他背景深厚,没人能用一些乌七八糟的手段来阻碍他的情况下。
而等到天底下所有刻书印书的人都知道赵亮拥有新秘法了之后,他在把铅活字印刷术公知大众,那就不怕那些个书商们不乖乖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