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乡贤名绅?
肯为乡里乡亲花钱的就是乡贤名绅。
这一点上老赵家几人看的都很明白。
这就是最浅显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就是有投资才有收获的道理。
赵家能这么顺理成章的晋级,就因为他们花了大钱了。而且他们还很有先见之明的把第一笔钱花在了‘教育’上。
这招比之修桥铺路施粥放粮更能叫读书人get中。
邀名买利,莫过于此罢了。
很多人都能想明白的,只是他们没那个资本做到罢了,只是他们舍不得去做罢了。
赵家银子来的容易么,又因为根基浅薄,花钱买声望与他们家乃是绝配。
赵亮这一阵子忙的屁股都不沾地,可他知道赵家的根基正在一点点被夯实夯稳。
——不是说老赵家在龙路口在淮宁县甚至是陈州府的声望地位,而是老赵家掌控的实际力量,可以影响到的人口。
即将结亲的汝州康家的主家巩义康氏,那就是赵家需要效仿的对象。
后者富贵了两百年,十分之有钱。从前明时候康氏靠河运起家,再以现在的田亩固本,客栈钱庄为两翼,康家主脉的资产绝非眼下赵氏可比拟的。
但作为穿越者,赵亮一点都不眼红康家的资产,只要上头有靠山照着,就凭赵亮一肚子的奇思妙想,七八十来年里成为大清首富那是易如反掌。
什么‘富甲三省,船行六河’,什么‘头枕泾阳、长安,脚蹬临沂、济南,马行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亦或是‘河里行的康家船,岸上种的康家田,路上跑的康家马,栈房里借的康家钱’……,等等俗语,虽然说明了康氏的兴盛,但赵亮真就看不上眼。
这种发家致富的方式太普通了。
赵亮有太多的法子弯道超车了。
可是这康氏立足巩义二百年里经营下的良好名声,那一套接着一套刷名望的手段,却绝对是赵家说要学习的。
自从赵亮要与康氏的旁支结亲,他可不止叫彭功昌去打听结婚对象的为人,他自己在周家口也跟不少人打听过康家,周家口很多人都知道巩义康家的,尤其是山陕来的商人。
还有一些是河洛的商人,说起康家来是无不翘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