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1581 字 2024-03-16

方氏背过身,偷偷用衣袖擦了擦眼泪,而后转过身来,一直盯着那块牌匾,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一个劲儿地感叹道:“真好,真好。”

其他知府心里也挺酸,他们都还没被陛下单独赏赐过呢。为官几十年,现在竟然输给了一个老太太?

这绝对不能忍,必须得好好干活了!

有嘉国公坐镇,朝中大佬都是宠嘉国公的。现在看来,嘉国公也是个仁善公正之人。方氏这群头发长,见识短的愚妇都在嘉国公的帮助下,在陛下面前露脸了,他们可是十年寒窗苦读拼杀出来的官员,能耐肯定比方氏她们强。要是做出了成绩,嘉国公肯定也会为他们向朝廷请功。以嘉国公在朝廷的地位,这个请功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儿?

十二位知府瞬间觉得自己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顿时一扫先前的咸鱼做派,开始寻思自己治下能搞点什么大新闻来。

虞衡看了,很是欣慰,岐州的官员,终于不再是咸鱼了。

在慈幼堂挂匾这天,虞衡的奏折也快马加鞭送进了京城。

奏折上主要提到了两件事,一是请朝廷定遗弃罪,减少百姓遗弃孩子的现象;二则是,被遗弃的孩子和她们的亲生父母再无半点关系,请陛下恩准她们以“宣”为姓,以示大宣仁德。

第105章 一更

对于虞衡提议的, 让弃婴们以“宣”为姓这一点,朝堂上大多数人都没什么意见,还觉得虞衡这事儿办得挺漂亮, 不居功, 而是让朝廷长了脸。

但凡是第一次出现的东西,都是最引人注目的。慈幼堂可是有史以来出现的第一个朝廷开设的照顾弃婴的场所, 代表的就是朝廷对百姓的仁慈和包容, 是个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必将记入史册的那种。

昭宁帝这一刻也感受到了景隆帝先前对虞衡的复杂感情,有这么个办事儿别具一格的下属,确实是偶尔要担心一下他会不会干点出格的事儿,但收到的回报也是无价的。

就像这回的慈幼堂, 全部都由女子管事, 出格吗?当然出格。

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女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平民百姓生活艰辛一点,女子出门同丈夫一起抛头露面也行,但像慈幼堂这样的, 女子不依附丈夫, 不依附家族,光凭自己本事立于世间, 还被朝廷认可的,天底下就这独一份。

其实管事的换成男子更好,这样就一点非议都没有了,就虞衡总惦记着搞点事情。

但虞衡搞的事,和他立的功比起来, 那可真不是一个等级的。

慈幼堂现在都是些奶娃娃,不是说好的女子就该相夫教子吗?现在慈幼堂的管事,包括主事人方氏在内,都是一群寡妇。人家没了丈夫,自然就不需要相夫,至于教子,慈幼堂这一群奶娃娃,不就正好能让她们照顾教养吗?不是说男子要干大事,不能带孩子吗?

虞衡用这些寡妇来当慈幼堂的管事,多合适。还解决了寡妇生计艰难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