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1601 字 2024-03-16

按商道算,雍然人从大宣走向各国的商道就有六条,哪怕平均每条拍出一百万两的价格,那就是六百万两银子进账,这银子就相当于白给,毕竟朝廷也打算把商道给大宣的商号来着,先前就在挑选,不知给哪一家才好。

现在虞衡这提议一出来,可想而知,大家估计都不用为选哪家操心了,按虞衡说的办不香吗?不需要为选哪家的问题吵个天翻地覆,还能为国库创个收,这么好的事儿,还吵个屁啊!

太子当即把虞衡拖去了御书房,让虞衡对着昭宁帝说出了他的打算。

昭宁帝当即眼前一亮,“好主意!”

禅位大典办的那般隆重,花去不少银子,眼下朝廷还没到收税之时,只有出项没有进账,昭宁帝也担心后人拿着国库余银说他不如太上皇,是个败家子。

虞衡这提议,还真就搔到了昭宁帝的痒处。

还是那句话,谁会嫌钱多呢?

昭宁帝这会儿见了虞衡,便觉得亲切得不得了,心中暗暗感叹,怨不得父皇让他好好重用虞衡呢,这就是一个宝藏啊,时不时就能给人一个大惊喜,这个太子少傅的位置给的太值啦!瞧瞧,转眼就能让国库多出几百万两银子的进账啦!

这挣钱的本事,谁说虞衡是文曲星投胎的?昭宁帝忍不住感慨,这分明就是财神下凡,正巧掉进虞家啦!

第89章 三合一

拍卖商道的事儿, 引起了昭宁帝和阁老们的高度重视。这里又要夸一波昭宁帝,很多帝王登基后,和老臣之间都会有一场博弈, 因为双方需要磨合, 而新帝本身又有一批早就磨合好了的心腹,心腹要上位, 就要搞事情, 老臣要捍卫自己的地位,同样要予以反击,所以每次皇位更迭时,朝堂都不太安稳。

一是皇子夺嫡大乱斗,二则是新君和老臣的磨合问题。

所幸昭宁帝是景隆帝一手教导出来的, 行事作风和思维方式都和景隆帝类似, 为人又极为宽和,并未有什么磨合期的困扰, 换了新帝后, 朝堂平稳得很,君臣相处融洽,自然就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治理朝政上, 而不是浪费一部分在扯皮中。

作为提出拍卖概念的人, 虞衡当然成了这次政事堂议事的重点人物。

这种等级的朝政大事,虞衡必然是要在阁老们面前再次重复一下自己的想法的。这一回, 虞衡还又添加了几个细节,比如,起拍价要定好,免得商人们耍滑头,互相做戏都报低价, 导致成交价上不去,每次上加的价格也要规定好,三次无人出更高的价格,便成交。成交后还要和朝廷签契书,主要说明这条商道本身归朝廷所有,以成交价卖给他们多少年的使用权,在使用期限内,凡事有其他商队恶意抢生意造成不正当竞争的,朝廷会出面对对方进行处罚。当然,期间产生的税收还是得按照朝廷的规定上交,若是有恶意偷税漏税不缴税的行为,除了原本的处罚外,朝廷将收回商道的使用权,重新拍卖,商队先前拍卖商道所出的银子,概不退换,还得向朝廷赔偿三倍违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