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咸鱼被逼考科举 清涴 1566 字 2024-03-16

胡尚书顿时觉得阔气了不少,也敢大手笔发粮食了。

挖都挖出来了,众人也挺好奇红薯的味道到底如何。考虑到诸位阁老都不算年轻了,虞衡便让人简简单单地将红薯蒸熟,景隆帝和诸位阁老一尝,嘿,味道还真不错,比一般粮食强多了。好东西啊!

景隆帝啃着红薯,又猛然想起来,“上回你不是用红薯做了好些个零嘴,承恩公还在朕面前念叨过一回来着。赶紧的,这两天继续做一些,朕也尝尝鲜,看看味道是不是像承恩公说的那般好。”

原来上回把消息透露过景隆帝的人是承恩公啊,虞衡当即点头,“是,臣马上让人去做,明天便给陛下送一些过去。”

景隆帝满意地点头,觉得红薯的滋味确实不错,又命人装了一大袋,准备带回宫去。太后牙口也不太好,这几年都食欲不振,这红薯指定合她口味!

景隆帝抢了一波虞衡的红薯,美滋滋地回了宫,一路上,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口粮问题竟然就这么解决了大半?这等功绩,不说功盖三皇五帝,起码也能排进历代帝王前十吧?

虞家这小子,是真不错!

景隆帝摸了摸下巴,仔细思忖着:就这功劳,给这小子一个爵位,应该不为过吧?

第54章 三合一

大宣朝除了开国太祖那一代外, 再也没有过文官封爵的例子。毕竟太平年间文官发挥得再好,也不比武将的军功来得直白显眼,不好论功绩。再说了, 人家武将那是真正拿命博出来的前程, 抵御外敌征战沙场,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这等惊险之事, 不给人一个爵位,未免太过让人心寒。

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的,给他一个爵位,也能安抚住对方的情绪。说句不好听的话, 哪怕武将不幸战死沙场, 好歹还有个爵位留给儿子,不至于成了破落户。

文官一般不用面临这种情况, 治理一方, 只有手段的高低。当然,若是被人给阴了,暗下杀手的事儿也不是没有。但那都是背地里的勾当, 不及武将成天将脑袋挂在一旁的凶险。

哪怕是开国太祖, 也就给过一位文官的爵位。那位还是当年统筹全局做好一切后勤工作的传奇人物安国公。这位安国公可是处理庶务的一把好手,调配得当, 从无错漏,人缘也好,后来论功行赏,这位从未上过战场的安国公排行第二。众人也都服气,那一堆庶务一般人真干不来, 这位不仅玩转了,还干得特别漂亮,从来就没出过纰漏,该他封爵。

虽然有先例在,但虞衡的情况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