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长风回答:“两吨!”
顾远明倒吸一口凉气:“这可真不少啊!”
额载两吨,超载到三吨,绝对不是难题,甚至可以算是比较保守的数据。
跑过大货车的都知道,在不管超载的年代,超载十倍那都不是事,胆子大的能超载二十倍!荷载15吨的小货车,敢拉三十吨货上路。
这下,就连不太懂技术指标的郭县长也眼冒光芒。
两吨!
这不意味着成为拉货好帮手了吗?
郭县长瞬间想到,搞运输绝对杠杠的!
县里的经济开始复苏,自然需求运输物流。
但运输公司动辄十多吨,二十多吨的货车,商家根本请不起。
我运个一吨货,开个大货车来,这不是浪费吗!
这种小而快的三轮车才是最优选择啊!
而且,还能解决县里一部分闲置劳动力,形成互补,两全其美!
顾远明也想到了这一点。
不由得啧啧称奇,真是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你看看,一个后桥的突破,竟然能带动短途运输业!还能解决闲置劳动力。
郭县长和顾远明围着三轮车观看,两人还不断小声嘀咕。
一边的乔社长感觉自己有点多余啊。
你们谈论技术和产品,和我有几毛钱关系啊?
叫我来干嘛呢?
郭县长看了一会,然后问武长风:“你这三轮车卖多少钱?”
武长风伸出五根手指:“八千一辆。”
郭县长紧锁眉头:“不说多便宜,八千块对一个家庭还是有资金压力的。”
顾远明也点点头:“长风啊,赚点就行了,价格在调低一点。”
武长风回应:“这就是我叫你们过来的原因。”
“你们看。”武长风指着成品三轮车:“这东西算不算农机?”
郭县长和顾远明齐齐摇头:“这东西怎么能算农机?别扯了,农机是用于农民生产的。”
“那就对了。”武长风笑道:“农民购买化肥,运输瓜果,是不是也能用上这玩意?两位没意见吧?”
郭县长错愕一下:“你要是这么说倒是没毛病。”
武长风说:“那就可以农机补贴了。价格还能下降一些。”
郭县长和顾远明对视一眼:“这事……我们部无法决定,要请农业部的人来视察一下。”
武长风点点头:“我也是这个意思,你们之间好打招呼嘛。过些日子我安排三轮车去山区,咱们实地考察三轮车的使用情况。”
“而且,我的三轮车主要市场就在农村。”
郭县长点点头:“行,你组织,我安排人。如果能拿到补贴,也是好事。”
但顾远明却提出一个和柳条相同致命的问题:
“等等!”顾远明说道:“即便申请农机补贴成功了,也便宜不了多少钱,最多三百多块。相对于八千块的出厂价有什么意义吗?”
“农民会因为便宜三百多块就能买得起吗?”
“城里人,双职工家庭购买一辆都要咬牙跺脚呢!”
郭县长,乔社长,柳条,钱旺等在场的人都看向武长风。
对啊。
人家说的非常有道理。
别说补贴三百块了,就是补贴一千块人家农民也不一定买得起。
这事……
你武长风要怎么办呢?